第二百八十九章 四世三公见财起意(1/2)
如太史慈这样的忠义之士,若是公开反汉,他必然弃李毅而去。只有把语言变通一下,触到他心中最柔弱的部分,才能引起他的共鸣。
“那……我刚当如何?”沉默片刻后,太史慈试探的问道。
“静观其变,伺机而动!”于冰语气坚定的吐出来八个字。
这是三人反复思考,走后才确定的战略。由于人员构成比较复杂,只能采取中庸之策。
素利、弥加等鲜卑将领,自不会关心大汉的盛与衰,乘黄巾之乱,来个趁火打劫,他们必然拍手称快。若谈助朝廷灭义军,恐怕没有人能提起兴趣。
赵云、蔡邕等则是坚定的保皇派,若公开造反,会义无反顾的离开。这可是李毅费解千辛万苦,才请来的能人志士,自不能因小失大,寒了忠义之士的心。
存在旗帜鲜明的支持者,又有坚定的保守分子,那必然存在******了。其实,建平大部分人还是思想摇摆,立场极不坚定的。他们痛恨大汉的腐朽与没落,但看着一代王朝就此毁灭,心中还有不忍或者感觉不舒服。甄豫、贾诩一众人等,都属于这一范畴。
不过******也有区别,如甄豫家在中原,他当然希望大汉能维持现状,甄家的利用才能更长久。贾诩就不同了,他举家搬迁,一路上感悟颇深,对大汉的那点留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战略已经确定,但考虑到所受阻力,执行时还需加些技巧。利用同情心,绑架忠义之士。不让弑杀成性的外族人参与其中。适当使用中间派。只有做得巧妙,各种情况考虑周全,才能在这次大乱中获取最大的好处。因此才有“静观其变,伺机而动!”的战略,至于具体如何执行,只有大乱之后才见分晓。
众人一阵疾行,赶在傍晚前,终于进入了阳乐城。
在年夜来临之际,商贾游客几乎赶回家中,因没有客人光顾,多个客栈都已经打烊。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敲开了一家,这座客栈规模不小,又十分洁净,李毅等看过之后,都十分满意。
若是在平日,必然会安排寻风放哨的,但今晚的大年夜,李毅又答应众人放开吃喝,因而全体放假一日。由太史慈为首,一众兄弟吆五喝六,推杯换盏,喝得是昏天黑地。
众人正在兴头上,突然来了一队官军,手拿明晃晃的刀枪,声称捉拿盗贼。不论是客栈老板,还是众人都没有在意。但谁能想到,官军闯进客栈,不由分说便下了家伙。
这是为什么?难道辽西军官匪一家?可以这样讲。不过追根溯源,还是李毅等人大意了,他们感觉辽西就是建平的南大门,进入辽西郡,就完全放松下来,汗血宝马狂奔后出了透汗,把燃料冲刷干净,露出了本来颜色。那高大神骏的宝马,落进了辽西太守的眼中。
这也是该出大事,这大过年的,辽西太守为何不在家逍遥,却来到大街上得瑟,难道他是勤政爱民,忠于职守,为了体察民情吗?
错,大错而特错!现任辽西太守姓袁名勋,他赴任刚刚一年,便已是家财万贯,妻妾成群。
说到这个袁勋,可是大有来头。袁勋的祖父袁汤,曾官拜司徒、太尉。袁家四世三公,在朝堂之上势力庞大。
袁汤生有四子,为袁平、袁成、袁逢、袁隗四兄弟。长兄袁平名如其人,才智平平没有任何建树;二弟袁成官拜左中郎将,但其却英年早逝;三弟袁逢身为朝廷大员,其发展潜力不可小觑;小弟袁隗身居司空要职,后被贬为太常。
袁勋是长房长孙,但如其父,也是才识平庸,闲居在家中。
但李毅在建平站稳脚跟,与其相邻的辽西郡,得到了很大商机,不但是百姓受益颇多,官吏得到的实惠更大。
辽西郡守摇身一变成了肥缺,让四世三公的袁家垂涎三尺,见袁勋赋闲在家,太常袁隗便为小侄谋得了一个好位置。当然明码标价,需要袁勋付出巨额的真金白银。
谁想袁勋到任后却大失所望,此时的建平已经走上正轨,官方只与甄家打交道,至于其他都是小商小贩,没有太多的油水。
想从甄家捞一笔,那他袁勋可是打错了主意,甄家一声今非昔比,几年来的经营扩张,人财物力都翻着跟斗的提高。尤其是铺开摊子后,与几州数十郡各个层面上的人物都有结交,即便在京师洛阳,也是根基深厚。
动不得甄家,还不是袁勋的恶梦,那个蠢蠢欲动的丘力居,才是真正的心头之患。自从乌桓人崛起,边关的税点被其抢占,袁勋要捞本赚利,他只好设立二道关卡。
两次征税,让过往商客无利可图,使许多商贩被迫收手,这样一来袁勋还是空欢喜一场。
好在丘力居起了贪念,公然与建平为敌,吃了个爆亏,实力被大大消减,才不得不有所收敛,暂时对袁勋在军事上构不成威胁。
袁勋预期过高,导致极强的失落感,尤其到了年关,成群的妻妾得不到钱财的满足,三七疙瘩话讲给他听,真他妈烦心啊!
走在大街上,本来是散散心而已,没想到却又意外收获,发现了一队商人,竟然押运着数十匹骏马,其中近半数的汗血宝马,更让人看着眼红。
若是把这匹生意做了,那可是一笔大买卖,袁勋动心了,他目送着马队进入闹事,开始盘算着如何下手。
山高皇帝远,在辽西我就是王法,只要把这群马客全部宰了,再封锁消息,估计不会有事。万一走漏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