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始知阵法根本(3/3)
军阵的兵家先贤一样高了。李孟羲不知不觉间这么做没有任何目的,只是来自于他迫不及待的想努力学会带兵打仗的极度热枕和投入带来的意外收获罢了。
虽说不懂兵机,不懂厮杀,不懂行军,不懂管理粮草,不懂安营扎寨,连阵法也不太懂。但是李孟羲现在进步了一点点,他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弄明白了,锥阵是最厉害的正面破阵阵法。
彻彻底底弄明白了一个问题,李孟羲整个人都感觉轻了数倍,身心皆适。
这随后半天,漫长无聊的行军。
李孟羲撕了小纸团当做兵卒,一个纸团,代表十人。
然后,以纸为战场,以纸团为兵马,来回推演一遍又一遍。
锥阵更核心的一个比长蛇阵破阵更有优势的点,自玩纸团的过程中,无意中被李孟羲顿悟到了。
核心是,在于人力投放效率上。
就按士兵奔袭速度一样来算,锥形阵按三,四,五,六……依次递加来排阵,而同样人数的长蛇阵以三,三,三,三的人数排阵。
那么同样时间,两阵冲至敌军阵前的横列数相等。
假设都有共计五列士兵投入到前列作战,那么五列横阵,锥形阵投入的人数就是,3+4+5+6+7=25人。
而长蛇阵,3x5=15。
只短短五列,投放人数已经差了三分之二。
而且随着战斗时间越来越长,锥阵平均时间能投入战力也会越来越多,敌军会顿生人越打越多的错觉;而长蛇阵,平均时间能投入的人力是不变的。
如此以来,和锥形阵人越打越多的人力投放方式相比,长蛇阵显得如龟速。甚至有可能会出现前边打开的缺口过大,后边跟上的人太少,不够填上缺口的情况。
而锥形阵,不存在人不够无法巩固战果的情况,而只会面临打开的缺口不够大,人堵着冲不进去的情况。
如果正面破阵的关键是在某一点以最短的时间,投入最多能接敌的人。
那无疑,锥形阵是把攻击力量集中的同时,又有很强的人力投放效率,堪称最优的阵法。
李孟羲经验还是不足,只今天才亲眼看过一次锥阵和方阵的对抗,李孟羲对锥阵和方阵交换比的评估有些过于理想化了。
李孟羲认为锥形阵破阵会伤亡很高,但他是在攻守双方甲胄一样,士兵防具防御力一样,并且士兵训练程度精锐程度也一样的情况下来计算的。
而实际情况,若是问关羽,关羽会告诉李孟羲,锥阵破阵时我军和敌军的交换比大概会在二比一左右,我军伤亡甚至会比这更低,根本不会像李孟羲猜测四比一甚至十比一那么惨烈。
其根本在于,锥阵破阵时,攻防双方士兵的战力往往不可能一样,而是拉开着较大差距的。
我军若破阵,必集结身披重甲,拿最好的兵器,最孔武有力,战技最娴熟的士兵,去攻击敌人力量最薄弱,阵型最散乱,士兵甲胄最寒酸的那一个点。
甚至锥阵的攻击点往往都特意挑的是敌军阵线就要崩溃的薄弱处。
以我军最强的重甲精兵,去打敌军最薄弱的之处,零伤亡也不是不可能。
除了被逼急了,不得不硬着头皮往敌人精锐上去冲,傻子才去放着薄弱点不打,故意往敌军坚固的阵线上撞个头破血流。
破阵要义,有二,一是,人力集中冲击一点,二是,人力投放效率。
若论人力集中,自然,人力最集中的是一字长蛇阵。
一字长蛇阵可确保,每一个兵力,都准确的冲击到敌阵一点之上。
但,一字长蛇阵,人力投放速度太慢,一个个上,等于送人头。
而若论,人力投放速度。
无疑,方阵人力投放速度,是最快的。
方阵一排长长的好多人能同时和敌人接战,其投放人力投放效率,无数倍于一字长蛇阵。
但,和一字长蛇阵相反,方阵人力投放效率是高了,人力却不集中了。
一般若破阵,都是选敌阵薄弱的某一点。
而敌阵薄弱的某一点,显然,兵力不足以大规模展开。
方阵拉了老长一排,兵力不能有效集中攻击一点。
长蛇纵阵,人力能极限集中攻击一点,但投放太慢。
方阵投放很快,但人力不够集中。
故,锥阵之于方阵和长蛇阵,锥阵人力比方阵集中,人力投放效率远高于长蛇阵,等于是结合两个阵型的优点!
“一为人力集中,二为人力投放效率,两者兼顾,如此,锥阵胜于长蛇纵阵者,胜于方阵者。原来如此。”
车厢中,李孟羲长舒了一口气。
抬起了头,猛然发觉,四周竟一片漆黑。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