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草木雄雌,二人之辩(1/2)
“吴侯这是何意?老朽当不得您如此大礼。”
项明的行动却是吓坏了董决,几乎是从座位上挑起,一把搀扶住项明。
并不是他趋权附势,而是在他心中确实对项明是极其敬佩,不关乎身份,只关乎学识以及作为。
项明这一礼,他自认承受不起。这才有如此剧烈的反应。
“董翁自然受得明之一礼。”
项明却是满面严肃,沉声道。
“闻道先者方为长,老朽空活多年,自认学识远不及吴侯,怎当得吴侯如此尊重?翁之一名太过沉重,倘若吴侯不弃,叫老朽一声兄也就够了。”
似乎是想要缓解一下项明所营造出的严肃氛围,董决微微笑道。
“便依康铭兄。”
见董决执意如此,项明也不推辞,虽然他也有尊老的观念,但对于术业来说,确实是达者为师。
尽管董决在农事方面的知识高出他太多,但他拥有后世的理论体系,在这个方面,确实是远超董决,于是才接受了董决的提议。
“某之一礼,是因为康铭兄接下来将要行之事,乃是某心中的一个想法,实话实说,某并不确保这个想法完全正确。”
“但若是此事一旦成行,功在千秋万代,如果说《农典》的出现可能会令天下百姓不至饿死,那么此法的出现,将让整个天下无人饥饿。”
“因此,某请求康铭兄尝试某之想法,虽不一定成功,但将会是有利万代之事。”
“乾元不妨说说看,究竟是何等令人想法。”
董决接过项明的话头,称呼也换成了项明的字,这也是项明恳请的结果。
他也不至于什么也不听便直接同意,倘若项明的想法太过离谱,他也会当场拒绝,这无所谓情分和尊重,而是在于他想不想做这件事情。
项明开口欲言,但终究还是沉默良久,细细斟酌语言,才缓缓开口。
“康铭兄可知,农事之奇,为何能够撒种成株?此中所蕴,是何等道理?”
“这……”
项明的话,倒真的把董决问住了,一直以来,他所擅长的便是耕作,知晓如何耕作能够尽可能收获更多粮食,但从未追本溯源,探求过为何种子能够生长成为植株,一时间竟陷入了沉思。
过了良久,他才答道:
“大概是关乎五行。”
又整理了一下语言,补充道:
“作物的本质是木,而水可生木,虽然种子种入土中,但土仅为承载,起到决定作用的还是由于水的缘故。”
“既然如此,为何大涝之时庄稼会被泡烂?”
项明追问道。
“这大概是由于过犹不及的缘故。”
董决回答得颇为迅速。
“那么,既然木生于水,为何有沃土与贫土之别?”
项明再度追问。
他并不是想向董决灌输光合作用的思想,即便是他说出,也没有条件来证实,他充其量算是潜移默化地改变董决的观念。
董决不是愚笨之人,他所知晓的知识受限于时代,而自己尽量用这个时代的语言将董决的观念拉到一个可以接受他接下来计划的层面,这便是项明的目的。
可喜的是,董决开始自主思考起这些事情,并且很快就发现了同他此前观念相悖的道理。
“这个……作物同样如人,无水不生,但除水之外,还需要化土为木,就如同人食五谷一样,唯有这样,方能成长。”
董决的回答令项明颇为满意,他并不相信董决这位耕作一辈子的农家第一人发现不了这样浅显易懂的道理,虽然不涉及元素,但至少知道作物是需要在土中汲取某种养分,才能生长,如人一样。
重点在于如人一样。
“那么,最开始的种子又从何而来?”
项明并没有停止追问,他想要在接连不断的问题之中,迫使着董决去思考,加上他的刻意引导,让董决明白一些道理,这便是他的目的。
“种子自然也来自于庄稼,如母生子,庄稼亦可生种,这也是种子后面那个‘子’的由来。”
很明显地,董决被项明指引,说出了其想要让他说出口的答案。
“那康铭兄可知,庄稼如母,那父从何来?”
项明问题出口,董决便微微一颤,他前面的回答刚一出口,就想到了这个问题,但他并没有答案,只得苦笑道:
“人为五行皆备,而作物仅为木,或许,并不需要父就可以生产种子。”
这是他能够想出的唯一答案。
谁知道,一直顺着他话语的项明此刻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天生万物,在乎天地之间,天者阳也,地者阴也,万物皆有阴阳,人为父母所生,亦分雄雌,岂有草木不分雄雌之理?”
“万物具阴阳不假,却并非皆分雄雌,倘若作物自土中便有雌雄,那此物如何交融?乾元,在这件事情上,是你着相了。”
董决沉声争辩道。
“是么?”
项明一笑,随即道:
“人不见鱼之交融,却能知鱼有雌雄,因何不见草木交融,便言草木无雌雄乎?”
“况人尚有男儿女相,草木因何不能雌雄兼备?”
项明的话引起董决一阵沉思,他努力寻找反驳项明的观点,却未能如愿。
但他也听出来了,项明此前一直说猜测也不尽然,至少他是知道些什么,才能说出这种颠覆性的话语。
“愿闻其详。”
思索片刻,董决还是开口。
项明也不多言,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