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灭桓阶,叛乱平(1/2)
等杨朋带着三千被刘琦命名为“飞虎营”的山地丛林部队从并州赶到襄阳后,刘琦即刻带着典韦、杨朋领着两支特种部队,并从襄阳带走黄忠、文聘留下的三万守城部队中的一万。出夷道进入武陵郡。
刘琦的营中多了两名将领,一个是廖化,一个是刑道荣。
刘琦从牢中提审了数名俘虏。
其中就有文聘送回来的刑道荣和甘宁送回来的张允。
张允不用说了呗,纵然他有天大的才能,刘琦也不可能会用他的。他的全族都被刘琦灭了,怎么可能会安心为刘琦所用?再说了蔡氏一族的人刘琦也不敢用。
刑道荣倒是条汉子,文聘抓住他这么久也没能把他劝降。
不过人跟人是不一样的,文聘不能说服他,不代表刘琦不行。
对于刘琦来说,对于重情重义的武人,随便捏捏,就能拿下。刑道荣不过就是忠于刘度而已,作为一个武将,忠于自己的主公,没有毛病。至于主公做的事对与不对,可能他真的连想都没想过。反正现在刘度也死了,刘度的儿子刘贤也在乱军之中被文聘所杀。没有了效忠的对象,说服起来似乎也并没有那么难。
至于廖化,刘琦深深地感觉到被罗大大给骗了。
不是说廖化曾为黄巾将领吗?
人家现在才十七岁好不好?
比刘琦还小了八岁呢!
我们的刘大帅哥都没能力赶上黄巾之乱,廖同学怎么可能以两岁的年纪参加黄巾军?
再说人家廖化是土生土长的襄阳中卢县士族人士,怎么会跑到中原一带去参加黄巾呢?
这小伙儿听说荆州易主,刘琦正在襄阳,便瞒着家人偷偷地跑到了襄阳投主。
廖化本名廖淳,为了不被他爹抓回去读书,便化名廖化来了襄阳。
正好刘琦在襄阳整顿留下来的三万大军,想从中间找出几个将校出来,小家伙直接提着三尖两刃刀就往营里闯。
结果被典韦撞上,看到这个愣头青,典韦教他做了一回人。
最后使劲全力的廖化却被赤手空拳的典韦给拿下了。
不过典韦却把他推荐给了刘琦。单以勇武论,廖化应该在周仓之上,属于二流偏上的水平。对于在荆州缺乏将领的刘琦大军来说,做个副将是绰绰有余了。
不过刘琦不这是考校了一下他的谋略。
不愧是出身士家的人,不愧是最后能成为蜀汉先锋的人。
廖化是属于高顺那个类型的武将。武艺不算特别出众,却可以上阵冲锋;谋略也不算出彩,却也可以领一偏师。
不错、不错!
刘琦挂帅,手握典韦、廖化、刑道荣、杨朋,这阵容也不弱了。
到武陵再跟郭嘉、龙治、廖立一会合,简直堪称豪华嘛!
武陵是个大窟窿,早被张羡和陈和的叛军折腾得一干二净了。
想要跟五溪蛮开战,粮草得从别的地方调了。
不过也不是什么大事,长沙、零陵、桂阳这三个叛乱的发起点反倒是最早平定下来的地方。加上得荆州换了新老板,三郡的士族大家为了讨好刘琦,保全家族利益,纷纷向新上任的郡守府捐献出了许多的钱粮锦帛。
正好支撑这场讨蛮之战。
桓阶又一次判断失误。
人家沙摩柯根本不见他好不!
你有三万多大军?
了不起!
我惹不起你,我躲着你好不?
沙摩柯把沅陵城内的族人全部迁出了城,把城池让给了桓阶。
可是城内嘛都没有啊!
等桓阶的大军扫空了沅陵城的所有粮仓后,才发现手中的粮食根本不足以支撑他来打完这场战争。
等到刘琦与郭嘉汇合以后,便直接开着大军三万大军把沅陵城给围了。
还要打吗?
城外刘营飘进来的饭香味儿就把桓阶大军的士气给瓦解了。
可恶的刘琦还搞了一大帮嗓门儿大的士兵轮番在城下三百步的位置对城上喊话。
“城内的兄弟们,城下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肉汤和香喷喷的白饭,还有又白又大的白面馒头!只要你们出走出城来投降,我家主公说了,既往不咎,不但给你们饭吃,还可以收你们为我军将士。不愿再当兵的,可以发给路费,送你们回家……”
这招数可以说都被人用烂了!
可是,它偏偏就管用!
气得城上的桓阶咬牙切齿。
军心开始浮动!
难怪孙大兵圣在《孙子兵法》的谋攻篇中说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