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 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1/2)
在原本的历史上,崇祯皇帝就是严加处置,把唐王最终发配凤阳圈禁,这算是对藩王最严厉的处罚之一了。
不过此时的崇祯皇帝一听,顿时想起了聊天群中的满江红。通过这段时间的了解,他明白,这个未正式就位的唐王,并没有谋反之心。要说句不好听的,就凭如今的唐王,要想谋反成功,还真是白日做梦!
不过如今奏章上来了,这事就必须要处理。崇祯皇帝便咨询温体仁的意见道:“温卿以为,该如何处置?”
“此例决不可开!”温体仁一听,斩钉截铁地说道,“按例来说,唐世孙当夺其爵位,圈禁凤阳。不过……”
稍微一犹豫,他才又说道:“不过念其乃是勤王事,其情可勉,或让他以银赎罪,并追回部分赐田,并借此规定藩王之田地限额,敢有超限者,意欲何为,是积蓄粮草否?”
他这话,是想限制藩王的财力,让藩王能过日子就好了。用的罪名之一,就是积蓄粮草所欲何为?也即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你名下那么多田地财富的话,你用都用不完,积蓄起来干什么?
虽然这么做,似乎有莫须有的意味。毕竟大明宗室乃是皇帝的亲族,作为皇帝,原本给些财物都是很正常的。又成祖时期剥夺了他们的军政之权,多给金银田地,是为补偿。
但你要强行来说,温体仁这番话,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大量继续财富,大量兼并土地纳献,开国之初还可以,如今两百五十多年后,那么多大明宗室,所加起来的财富和田地,何其之多?就算眼下没事,再一直下去的话,估计全天下的土地都是姓朱的,还都不用交税,那朝廷就没有收入,很自然,灭亡便是不远了。如此角度来说,又何尝不是造反了,只不过最终江山便宜了谁,就不知道了!
但温体仁说这话是真得有点忐忑的,毕竟涉及皇家之事,虽说是为了朝廷,为公无私,可皇帝会有儿女,并且会有很多个,而其中只有一个继位当皇帝,其他都是要封藩王的。这样的措施要实施,也必然会牵扯到皇帝儿子,如此就很可能会让皇帝恼怒的。这也是历代以来,虽有众多文官辅臣看到了大明宗室的危害,却没几人敢提出来并试图解决的原因。
崇祯皇帝没有说话,只是在思考。温体仁开弓没有回头箭,便马上又奏道:“陛下,如若大明宗室都如此执行,那其他勋贵,还有官吏之田地,自可顺理成章地重申太祖严令,私田一律与民一体当差!如此以来,据臣估算,至少能多一倍田地赋税!”
至少能多一倍,那这个金额就有点大了。如今朝堂如此缺钱的背景,就是温体仁提出来希望能打动崇祯皇帝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过崇祯皇帝显然还在思考,温体仁见了,心中越加忐忑,不知道皇帝到底在怎么想的?不过有一点他也确定,皇帝还是维护他的,否则就不会遣开所有人,只君臣两人在对话。就算不成,这事也不会传出去。
其实,崇祯皇帝听了他的话后,是心动了。毕竟温体仁说得确实有道理,如果说那些通虏晋商是大明身上的一颗毒瘤,那么越来越庞大的大明宗室就是大明身上的寄生虫,而其他特权阶级越来越严重的兼并土地和逃税之事,就是在挖大明的根基。这些事情确实非常严重,如果不加以解决或者限制的话,大明灭亡是迟早的事。
不过,崇祯皇帝也清醒地意识到,这几点都不好动啊!
俗话说,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更何况那些既得利益者乃是大明最有权势的人,一旦他们反弹,能镇压得住他们么?或者,也就太祖可以吧!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不动声色,对首辅吩咐道:“温卿继续!”
温体仁一听,这是留中的意思?也就是说,皇帝暂时不想处理。这结果不好,也不差,就悬在那里,让他感觉有点难受。
不过皇帝都已经发话了,他本想再趁热打铁一下。可又一想这事实在太大,如果皇帝只是被自己再三说服,一时冲动同意的话,万一坚持不下去,那还不如不同意,就如今这局限于君臣两人知道得了。
这么一想,他便没有再说这事,只是奏道:“臣以为当仿宋制,鼓励商事,使大明之货勾通南北,互补盈余。又开海禁,勾通海内外之有无。再者,严格税制,其所得可由地方和朝廷分成,而官吏之考核,亦与之相关……”
温体仁这接下来所说的商税改革,就完全是仿宋制了,大概就是鼓励商业,促进大规模流通,不但是南北往来,还要和南洋等过交易,然而朝廷要严格执行收税,不能让他们逃税漏税,所得税收由地方和中央来分。并且地方官员的考核,要和这个挂钩。
等到他说完之后,天色已经很晚了。实事求是的来说,他的这个施政纲领并没有特别新颖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反而很凶险,可行性并不是很高。
然而,崇祯皇帝对温体仁还是很满意的,知道他能拿出这样一份革新之策,已经证明他的一颗公心。只是居于时代的限制,也就只有这么着了。
不管如何,这也让崇祯皇帝对大明当前的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于如何革新之事,他自己心中也有盘算。
因此,在温体仁说完之后,他便微笑着点头道:“朕知卿所言,皆为我大明。朕亦知此事事关重大,因此只朕与卿知悉此事。,对于卿所奏,朕深有同感,这些必须解决。只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