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还须反攻待战机(1/2)
手机阅读
深秋中宵,夜露风寒。 “噼啪”燃烧的火把,不时掉下一两滴燃烧的油脂,散发出淡淡的松香。旗帜在夜风中飘扬,肃立的将士们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威武。战马喷着响鼻,还有的不安的刨着前蹄,引得马背上的骑士伸出手掌轻拍脖颈,以安抚住战马的躁动。
张辽清瘦的脸庞上表情沉静,看不出丝毫不安和犹豫。纷至沓来的斥候不断回报,有的报告敌军大营中的情形,有的是麾下将校禀报准备情况,还有的是告知马超等部进攻魏延大营的战况。
此次受命领兵出击,进攻关中军大营,张辽在接到命令的那一刻起,便开始根据之前拟定的计划,进行战况分析。毕竟之前虽然做过这样的预定计划,但敌情不同、地形不同,很多因素交织,产生的变化是必须要加以注意的。否则生搬硬套的下场,必然是损兵折将,大败而归。
在张辽领五千步骑出营之前,他便派出了数十个斥候小队,一百余彪悍轻骑前往关中军大营,以探明敌情。所以还未等他率兵到达敌军大营之前,便已得知,留守关中军大营的将领是庞德。虽然具体的敌军兵力只是探了个大概,但这些情报汇总起来,也足以让张辽得知许多事情,并开始做有针对性的安排。
借助特卫营长期不懈的情报收集和整理,张辽对于庞德及其麾下主要将校可谓了若指掌。除了他们的基本情况,例如年龄、出身、从军时间、有何战功等之外,其他诸如性情、特长、癖好甚至缺陷都有所了解。
如此详实的情报到底是怎样搜集而来,张辽虽不知具体过程,但也可以想见其中的艰辛困苦。也正是因为特卫营将士的努力,才使得他能够做到先敌“知彼”。
张辽有一种感觉,而且随着在荆州军中时间越长,这种感觉便越发强烈。那就是自从加入荆州军之后,他便觉得自己产生了某种变化。或者说他越来越理解到,刘琮为何会在短短数年之间。迅速崛起于南阳,继而掌控荆州,吞灭江东、并有交州、占据益州。
以前在吕布麾下时,张辽固然也是一员猛将,可现在他越来越理性地认识到,战争已发生了某种变化。和自身的变化相比,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变化才最令人着迷。他是个喜欢思考并且善于思考的人。所以才能够敏锐的感受到这种变化。
由于张辽早已是南阳太守,所以他对荆州军在发动战争之前的准备。便有了更加清晰而深刻的认识。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这个太守更注重军事方面,但这并不妨碍张辽对各方面的观察和了解。从刘琮自江东回来之后,他便被召至襄阳,与贾诩、法正以及魏延赵云黄忠等将,一同商议如何从南阳出兵,攻打许都。
在连续数日的商议中,除了围绕军事问题而展开之外,更多是其他看似与军事无关的议题。比如各地人口的流动情况、明年的农业如何安排。水利、道路等方面的诸多事宜等等。而张辽却并不觉得这些都是无关大局的旁枝末节。
人口流动会影响很多方面,具体到军事上的影响,最直接的便是民夫的征发等事。虽然荆州军近年来已经逐步使用预备役士卒代替民夫,可这些预备役士卒的流动,也势必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至于农业更不必多说,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粮秣辎重。又怎能打胜仗?至于水利、道路等事,也都与军事息息相关。
这便是荆州军或者说刘琮所带来的变化。用刘琮的话来说,这便是“总体战”。就张辽的观察来看,刘琮将治下的所有军队和百姓,都置于了战争之中。也正因如此,才会使得荆州军拥有强大的后勤运输能力、兵力动员能力以及非常可怕的战斗力。刚到南阳那会儿。张辽对南阳百姓那种乐观自信的精神颇为不解。
因为在张辽的经验中,他所见过的百姓,大多流露出因食不果腹、朝不保夕而产生的畏惧感,具体表现在神态上,便是那种拘谨胆小,戒心很强又逆来顺受的麻木无助。若是走上另一个极端,比如成为黄巾军或山贼盗匪之后。又表现的极为肆虐,杀起人来毫不手软,吃起人肉如啖美味。
这是个悲哀的时代,混乱的时代,人命贱如狗的时代。好在张辽总算看到了曙光,他坚信刘琮所言,大汉或许会亡,但中国不会亡。
要结束这个乱世,就必须将阻挡在路上的敌人全部消灭!
张辽冷静的目光投向夜色中的关中军大营,深吸了一口颇有些凉意的空气,沉声下令道:“攻营!”
和马超率领各部以骑兵为主力强攻营寨不同,张辽是以步卒为主攻力量,骑兵作为辅助进行协同配合。不过由于此次出兵时间紧迫,并没有携带诸如霹雳车等攻城利器。
战鼓声从张辽身后的鼓车上响起,高擎火把的荆州军将士大步向敌军营寨逼近,沉重的脚步声使得大地都为之颤抖,火把映射下,铠甲锃亮,枪戟如林!
望楼上庞德见敌军开始进攻,也不由双眼微眯。虽然这是他第一次与荆州军交手,但这种无形的压力,已经让他感受到敌军的强大。
“嗖!”一支火箭从营内腾空而起,射向不断逼近中的荆州军将士。庞德见了微微皱眉,他知道这一定是某个弓箭手因为情绪紧张而失手射出。果然,那支火箭落下时距离敌军还有数十步的距离。
很快这支火箭便被荆州军士卒踩踏熄灭。在寨墙上防守的关中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