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君以此始必此终(2/2)
早日结束这个乱世,让家乡不再遭受战火的侵袭,让乡亲们过上平安的日子。当初在公孙瓒麾下与刘备相识,他深深的为刘备远大的志向和仁厚的长者之风所折服。只是当时身不由己,未能追随刘备麾下,在回到家乡为兄长奔丧之后的闲居日子,赵云经常会回想起与刘备短短相处数月的那段时光。
然而现在自己竟然开始怀疑起来了,这就像美梦被人惊醒,令他无比烦恼。
在随同刘琮到宛城暂居的这数月之中,赵云一直在观察,在思索。
在田间地头,他看到农夫们虽然劳作的非常辛苦,但却精神十足,情绪高昂。打听清楚其中的原委之后,赵云为之愕然。官府发给土地不说,还有耕牛可以使用,虽然要出一些费用,但价格却很公道。甚至还有据说是刘琮发明的铁质农具,使得今年的收成比往年要好许多,而在今年的蝗灾之中,刘琮一方面组织军队灭蝗,一方面下令减少应征收的赋税……
在军械作坊,他看到匠人们兴高采烈的打造兵器,制造盔甲,大声议论着怎样提高质量,怎样能及早完工,又或是谁新近因为某事获得了褒奖,营中校尉亲自发了赏钱若干贯……
在军中校场,他看到将士操练号令严明,骑兵身穿明晃晃的明光铠,步卒身披厚实的铁扎甲,刀枪雪亮,锋锐无匹。闲暇时与普通士卒闲聊,却发现那些五大三粗的汉子,竟然颇能识文断字,论起天下大势,竟然也说的头头是道。而这些据说都是刘琮派往各营中的训导员所教……
百姓安居乐业,士卒精锐敢效死力,这样的南阳郡,真的是眼前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将军一手治理出来的吗?
对于刘琮麾下的那些文官,赵云也时有耳闻,除了大名鼎鼎的贾诩,既有少年就出名的王粲,也有后来知名的徐庶。还有放着襄阳的大官不做,非要跑到南阳郡来的韩嵩。而武将中的甘宁和魏延,赵云因经常见面的缘故,就更加熟悉了。这些人才为何都甘愿为刘琮效力,甚至连一向心高气傲的师兄张绣,都甘居刘琮之下?
不知何时,刘琮已经离去,赵云站在院子里思虑良久,却始终不能下定决心。
他是个很看重情义的人,然而随着在宛城居住的时间越久,与刘琮相处的越久,他便越发不愿不辞而别。
再等等看?赵云仰天长叹,苦笑着摇了摇头,走到院门前将长枪拔出,端详着寒光凛冽的枪头,心中暗道,自己就如这枪头一般,却不知握于何人之手,才能大放异彩,得偿所愿?
这一次未能说服赵云改变对刘备的看法,刘琮并不如何失望。
赵云在宛城的行踪他不用人汇报,自然也多半知晓。刘琮甚至专门派人传过话,赵云想去哪儿,想看什么都随他去。
事实证明赵云并非是刘备的脑残粉,就今日的表现来看,他已经对刘备的形象有所怀疑,恐怕对于追随刘备的心思早已淡了。否则他要是想走,自己还能将他绑起来拦着不成?
哼哼,子龙兄,早晚都得到俺的碗里来。
再想到黄忠,刘琮忍不住呲牙乐了,五虎上将俺先挖两个,再加上以后注定要成为俺表弟的小诸葛,玄德啊玄德,看你将来还有啥本事折腾。
蔡姝见刘琮笑的眉开眼花,不由好奇道:“将军为何事如此高兴?”
“啊?没事。本将军是在想,某些人以后要倒霉了。”刘琮很不厚道的笑道。
蔡姝见惯了他这幅摸样,此时却也忍不住掩口娇笑:“将军怕是又要使坏了,却不知何人这么命苦,被将军惦记上了?”
“咦?听着这话的意思,似乎很是同情呢。”刘琮一把将蔡姝搂到怀中,坏笑道:“凡是跟我作对的人,统统都没好下场!”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伏在他怀中的蔡姝听了心头一颤,暗想若是蔡家呢?不会的,一定不会,两家现在已是亲上加亲,蔡家又怎么会与自己的夫君作对呢?
ps:起章节名开始头疼了,无奈第一章开始就停不下来了啊.求各种支持,让俺灵感大爆发!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