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南阳诗会(2/2)
己丑科省试未能考中进士。雨挟云回,秋衔叶落,草草三五蓂飞。帝城依旧,如昼影参差。系马楼台几簇,逢节惯,歌管声齐。繁华处,除非倦客,独醉早欢迟。
年年,漂泊纵,良辰美景,都赋乡思。羡彭泽高吟,归去来兮。仰首蟾光似净,盈缥瓦,沟水流西。多情我,拟乘风也,醉久不成归。
“不错,意境清幽,遣词流畅,寓情于景,不显做作,这孙宇有些名气,功底不错,倒非浪得虚名,可惜今科未能中式。”
“词作还算不错,但意境却有些颓废啊,‘独醉早欢迟’‘醉久不成归’,看来这次未能中式,对他打击不小啊。”
众人一阵品评,今晚诗作尚可入眼的不少,不过真正的佳作到现在就几首而已。
青州录事参军张钦这时拿过一张纸笺,看了一下这首抄送过来的词道:“这首《定风波·山村秋晚》,写得倒也恬淡闲适,意境不错,大家品评一下。
“几处村楼几片田,清溪流水胜桃源。白发黄髫归野径,闲静,虫蛩低唱入炊烟。
闲看春花秋蝶老,凉好,残阳如醉下西天。又见多情秦汉月,圆缺,无声仍挂旧山边。”
张参军完看了看署名,州学李江,便对旁边一老者笑道:“哟,这首词原来是朱老的高足所做啊,怪不得这词做得着实不错,原来是名师出高徒啊!”
朱文礼忙道:“张参军过奖了!这孩子才气是有点,不过还欠些火候,今科考试我没让他参加,便是想让他再好好磨砺一下。他写这闲情逸致的词,有些无病呻吟了,此词最多也就算得中平,当不得张参军夸奖。”
张参军道:“此词算得今晚佳作,朱老过谦了。”
富弼朗声道:“朱老教化青州,如今可谓桃李满青州。青州之文教风|流,朱老居功至伟,实是功德无量,当得此赞!”
“富相公谬赞了,真是愧煞老朽了。”在大宋多以姓氏加官职称呼官员,而宰相、参知政事、枢密使、枢密副使等位高权重东西两府要员,大都被人们尊称为相公。富弼之前曾任过参知政事,如今也是以枢密副使出知青州,自是能当得相公称呼。
“相公当不起,富某如今只是一州知州,朱老以富某差遣称呼便是。再说朱老你太过谦了,说你名师出高徒,实是实至名归。”知州在大宋并非官职名,而是差遣名,是“权知某州事”的简称。现在富弼的职官是枢密副使,寄禄官是给事中,馆阁贴职是资政殿学士,而他的具体差遣便是“权知青州事”,是以富弼有此一说。
“富相公赈济灾民,活人无数,泽被苍生,这才是真正的功德无量!”朱文礼夸赞道。
去年河朔大水,加上今年大旱,河北灾民迁徙流离,富弼在青州及京东路广赈灾民。
富弼劝谕青州百姓士绅腾出闲置屋舍,再加上腾出的许多公有官廪,依不同地点,分别处置灾民。又挑选青壮有力者挑选数万,编为厢军。各处安置的灾民,州衙及各县官府每隔五日,就派遣人,分持酒肉、饭粮详加慰藉。因富弼救灾出于至诚,所以人人为其尽力。
青州境内山林陂泽所得之自然利益,可以资助生存者之物,听任流民擅自取得不干涉。死者辟大冢葬之,名目曰“丛冢”。逃荒流离青州的灾民大都收到很好的赈济。
到了今年麦熟时节,灾民各自以暂时安置地之远近,分发口粮,令其得以归家,灾民俱都感激不尽。
当今官家听说富弼救灾之事后,派遣使者嘉奖慰问,授礼部侍郎。富弼却推辞说:“这是守臣的职责。”坚决辞谢不接受官家的表彰。一时,朝野对富弼的事迹,大是称赞。
大宋以往,救灾者的做法,都是聚集流民于城郭之中,煮粥给食而已,没吃完的,经日曝晒后,立即蒸发成为疾疫传染之源头。再加上灾民相互蹈踏、接触穿梭而迅速形成流行病;或有等待哺食,却数日得不到粥喝而仆倒毙命的。凡此种种,名为救济,而做法其实是杀害他们,灾民很难得以周全。
自富弼此次订立这种分散救灾新法后,既简便又周全,当今官家亲自下诏,晓谕天下,今后救灾以富弼在青州的这种救灾模式,为标准模式。
富弼不但赢得了灾民的尊重,也赢得了青州百姓的尊重。青州士绅百姓在青州风景胜地石子涧旁建有“富公亭”,亭旁相连又建一“水廉堂”以志富弼事迹,令后人缅怀和祭祀。
正是以为此,富弼在青州威望极高,是以朱老夸赞富弼救灾之举!
富弼听了却动容的道:“富某何敢忝居此功,全仗青州士绅百姓鼎力支持!”富弼说的确实是心里话,这次要是没有青州百姓的鼎力支持,他绝对不会把赈济灾民的事情做到圆满的。
众人纷纷道:“全仗富相公统筹大局,调度有方!”
富弼举杯道:“阖州百姓才是最大的功臣,正是因为在座诸位和阖州百姓戮力同心,才得做成此事,富某在此敬诸位及阖州百姓一杯,代河北百姓致谢,来,饮胜!”
众人纷纷举杯道:“这都是大家应该做得,我们敬富相公,饮胜!”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