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赫尔辛基围城战(1/2)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抵抗都是没有意义的!但要维持绝对的实力,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曼图洛夫随口而出的这句话,引起斯大林的沉思。
苏联拥有一千万人的武装力量,还有数以万计的飞机、坦克。这样的军事实力,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还要强大,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面前都占了绝对的实力优势。
但要保持这样强大的实力,就需要投入巨量的资源。
单单是一千万人的粮食给养、被服供给、枪支弹药就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的投入,再算上飞机、坦克、大炮的生产,相关工厂的建设、武器的研发经费,还有运输工具的投入,就是一笔巨大的数字。
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的发展,苏联的实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政府的财政越来越丰厚,工业生产能力越来越强,国家可动用的资源也越来越多。
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使得苏联能够生产出大量的军械和军需品,足够供给一千万大军的所需。
数以万计的飞机、坦克产量也为国家提供了更为强大的作战能力——数以万计的坦克组成了无人可挡的钢铁洪流,天上庞大的飞行机群能够为地面上的部队提供足够的支援,也能够远程供给敌方目标,打击空中的敌机。
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在芬兰军队面前根本就是一个庞大的怪物。绝对的实力碾压足以让芬兰这样一个人口只有三百多万的小国消失在世界地图上。
为了消灭右翼的隐患,扩大革命成果(侵占芬兰领土),同时也为了祭奠1918年芬兰内战中牺牲的红军,斯大林已经下定了消灭芬兰共和国的决心。
他派出了接近一百万人的军队,数以千计的飞机坦克,以绝对的实力碾压芬军。结果三个月下来,芬兰大部分领土都已经被苏军解放。
但目前为止,芬兰的精华地区暂时还没落入苏军手中,赫尔辛基、瓦萨、图尔库等城市目前依然由芬兰白军或者德军牢牢控制。
芬军的主力已经被苏军击溃,伤亡惨重的芬兰军队已经不能对苏联红军构成什么威胁。但德军驻芬兰部队的数量有增无减,现在已经达到了20万人(包括从挪威进入芬兰北部的德军),取代了芬兰军队,成为了芬兰战场上的主力。
德军的作战能力比芬军高了不止一个层次,他们的装备更为精良,更为齐全,而且单兵作战能力、军官指挥能力也算得上是世界第一。
要对付这样强大的敌人,苏军也出动了足够数量的兵力,还有数倍于敌军的飞机、坦克和大炮,为的就是在战场上占有实力上的绝对优势。只有实力上的优势,才能够消灭强大的敌人,在实力的面前,任何抵抗都是徒劳的!
…………………………………………………………………………
“轰轰轰!轰轰轰!轰轰轰!”苏维埃号战列舰参与了攻打赫尔辛基的行动,在海面上使用9门406口径的巨炮,狠狠地打击地面上的目标。
驻守赫尔辛基的轴心国军队多达十万人,其中有3万德军,还有一些由爱沙尼亚人、拉脱维亚人或是立陶宛人组成的党卫军部队。
其余几万人,则是由芬兰军队的精锐所组成,他们的单兵作战能力,还有军官指挥能力都是芬兰军队里面最好的,由曼纳海姆元帅亲自指挥。
赫尔辛基是芬兰的首都,也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对于芬兰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万一首都失守,全国军民的士气势必大受影响,国家的实力也会因为失去首都而大为减弱,可以说赫尔辛基的命运就是芬兰共和国的命运。
但无论是里斯托·吕蒂(芬兰总统),还是曼纳海姆元帅(芬兰国防军总司令),都已经做好了首都失守的心理准备。他们早已经将一些重要的机密档案搬到了图尔库,也将一些重要人员撤往那里,准备在赫尔辛基失守后,就把首都搬到图尔库。
万一图尔库失守了,他们还可以从海路撤往德国,保存身家性命。
但苏军并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他们已经将赫尔辛基围了个水泄不通,海路也被苏联海军封锁,要逃离赫尔辛基的话,除了突围击败苏军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方法。
坐飞机出逃不就行了吗?不好意思,制空权早已经牢牢掌握在苏联空军手上,机场也成为了苏联空军重点“关照”的目标,飞机还没起飞就会被苏联飞机打得粉碎,要逃离赫尔辛基的难度已经接近于逃离地狱的难度了。
作为芬兰军队的指挥官,曼纳海姆元帅当然得留在首都,指挥这场决定国家命运的战役。
芬兰总统里斯托·吕蒂也表达了捍卫首都的决心,也陪着曼纳海姆元帅留守赫尔辛基,不愧是以身作则的好总统。
但这样一来,万一赫尔辛基失守了,芬兰的军事领袖和政治领袖都会牺牲或者被苏军俘虏,首都的失守再加上总统、元帅的“遇难”,将会对芬兰全国军民带来重大的打击。
斯大林当然清楚赫尔辛基的战略价值所在,所以他把苏维埃级战列舰从北海通过白海运河调到了芬兰湾,用于海上火力支援,同时也调集了苏军炮兵部队的杀手锏——被称为“斯大林之锤”的b-4榴弹炮。
对斯大林而言,“口径即是真理!”。口径越大的火炮,所能发挥出来的威力就越大,对敌人造成的伤亡损失就越大。
无论是“斯大林之锤”,还是苏维埃级战列舰的主炮,都有较大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