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章 九月九(1/2)
另一边是女眷们待的地方,有一道屏风隔着,李明珠从那边探出头来观望这边的情况,她依稀能够听见这是有人在提沈安的名字。
“哪里有这么夸张,我只是觉得我的能力不够,做不了那个职位,这才辞官不干的,几位兄台可莫要胡乱推测,也不要轻易相信那坊间传言才是。”
“沈兄谦虚了......”
“对了,沈兄今日来这诗会,若是不即兴赋诗一首,那岂不是显得有些不妥?”有一个人突然提出。
当下就有许多人也意识到这个问题,赶紧起哄,沈安的才学,早就在众人的心中根深蒂固,才气斐然。
“是啊,沈兄今日都来了这诗会,若是不赋诗一首,实在是遗憾。”
“沈兄,去了台州一次,这一次回到临安,让我们心中痒得紧呐,最近都没出过几首像样的诗词来。”
沈安愣了一愣,虽然猜到会有这样的结果,不过还是有些令人哭笑不得。
沈安忽然发现沈仲文不知何时竟然到了一处人少的地方喝着茶水,静静地看着这边,面上平静得不带丝毫表情。
踌躇了一下,沈安摇了摇头。
“好吧,那就献丑一番了。”沈安信步走到一处桌子前,提笔,沾墨,顿了一下之后,才缓缓在那纸上开始写字。
写得了片刻之后,沈安收起了笔,这一首诗词便也就算是完成了。
众人凑过去一看,发现纸上面端端正正地写着这么几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众人微微一愣,这首诗词表现出来的,竟然是思乡之情,可是沈安的家就在临安,又何来思乡一说。
“沈兄的这诗词,我怎么觉得有些不应景......”
“此言差矣,此诗我觉得甚妙,这重阳之节,本就是图一个团团圆圆,但是,且不说我大姜,单单就是临安这边,现在还有许多人奔走在外,没能回来过节呢。沈兄的这一首诗词,我觉得妙在很确切地凸显出了那些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重阳佳节,团圆之日,倒是苦了这些游子了。”
“这位兄台分析的是,其实我觉得苦的也不仅仅是在外的游子些,留守在家中的人也是很苦的啊。”
“此诗,虽不应当下之景,但是细细一想,却是让人感慨。沈兄的才气,果然与众不同,佩服佩服。”
“此诗,令我想起了那些北边的将士们......”有人微微叹气说道。
紧接着,气氛有些哀愁,这倒是让沈安有些始料未及。
关于这一首诗,沈安本来是想着,用来微微提醒警告一下沈仲文的。
沈仲文在那边喝着茶,听着有人把这首诗念了出来,他沉思了一下,随即微微地眯了沈安一眼。
他也是读书人,这点品鉴诗词的能力还是有的,这诗词当中确实有着思念之意,可是换做是他来品味的话,除开那层思念之外,他读出了另外一层意思。
沈仲原是失踪了还是干嘛了,沈仲文或多或少也能猜到一些,沈安这时在借这首诗敲打他沈仲文啊,劝诫沈仲文可不要走沈仲原的老路,害人害己。
不要总想着针对我沈安,针对我沈安的人,不会有好下场的。
不要在以后的重阳节里......遍插茱萸少二人。
沈仲文心中冷笑,他现在,可不是以前的那个书呆子了,这条路,要是走对了,他沈仲文,便能,鲤鱼跃龙门!
科举这条路不行,那我沈仲文就走一条铺满荆棘的杀路!
看沈安的这个样子,沈仲文意识到,沈安很可能已经有所猜测,虽然这让他有些惊疑,不过,就算是知道那又如何?
沈仲文仰头将一口茶水喝完,然后放下杯子,起身朝着门外走去。行走之间以及其举止之间,俨然已经不像是沈安记忆里面的那个文弱书生沈仲文。
诗词在诗会上传开,被诸多人细细品味着,当然也传到了女眷所在的屏风后面。
李明珠读着这诗词,眉头微微一皱,若有所思,相公,这是有心事了么?
刘府出手很阔绰,诗会上面各种美食陈设着,沈安作完了一首诗词之后,便悄无声息地退到了一个角落里面慢慢地吃着美食。
其他人这时也都似乎自动地忽略了沈安,抱着沈安写的那首诗词揣摩了起来。
倒是有几个人前来问这诗词的名字,沈安想了一想,说道:“诗词的标题啊?就叫,九月九吧,重阳节嘛。”
九月九也便被众人传开来。
诗会过后,沈安带着李明珠离开了刘府。
路上,李明珠低头不语,沈安有些奇怪。
“娘子怎么一句话也不说,莫不成是被你家相公我的魅力所震惊,到现在都还没恢复过来。”沈安打趣地说道。
“不是.....相公,讨厌啊。”李明珠娇嗔了一下,又忽然正色地说道,“相公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啊,刚才相公作的那首九月九,情感很丰富呢。”
沈安不禁哑然,原来是因为这事,心事么?其实也没有,既来之则安之,沈安觉着自己既然来了这个世界,那也便就顺着现在的生活,生活下去呗。
“没有心事啊,娘子不要想那么多,我现在也不缺钱,不为吃喝发愁,考取功名那样的事情,我直接自动忽略,那样真没意思......而且现在还有娘子相伴,哪来的什么心事啊。”
李明珠听了沈安的话语之后,思考了一下,觉得似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