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二章 阴城诡事(一)(2/3)
则是南疆盅师。佛家作为一个外来宗教在神州大地上传播一直很另类,人们一直认为汉传佛教兴盛最早,在南北朝,藏传佛教晚一点,在苯教被西域吐蕃国灭亡之后,唐初才开始弃苯教该兴佛,但南传佛教才是最早,开宗立派走近历史舞台则在春秋之前,甚至还有可能更早。中原封神之后,开国大周,定天下江山,修真界百花齐放,当时中原这边佛教并不兴旺,很多人都是通过从南疆翻译过来的佛经才了解到佛法的存在,而喜欢佛法的人都要去南疆求学,一来二去,由这一批最早的人把佛法传播了到了中原各地,露头伊始,就震惊了整个江湖,因为我佛法力无边,能完克天下诸邪的特点让魔道几乎产生了动摇性的打击,正道等各路人马也为之侧目,唯一劣势在于人数不多,传播的也不是很广泛,而且还要从山高水远、地贫民穷的南疆传过来,所以开始很多修真者都没有正视过这个问题,谁也未曾想到短短数百年以后,在王权和很多伟大人物的帮助下,佛家彻底站稳脚跟,成为凡间和修真界一方不可撼动的存在。
而当时的庄蹻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庄蹻杀进南疆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对佛道下手,不过不是打打杀杀,而是极力拉拢,因为南疆几乎所有的民族都信奉佛法,如果你敢对佛门动手,那子民肯定要出**烦,这对庄蹻建立国家是不利的,并且“佛法克诸邪”这个特点很是吸引庄蹻,他敏锐的觉察到了佛法中隐藏的巨大威力,如能联手他们将是一股强大助力。
而南疆本土土生土长的盅师也是那个时候一个很奇特的存在,似乎继承了中原消失已久的上古巫术的特点,粗暴、野蛮和诡异,与信仰几乎毫无关联,相反以追求实际效果为上,庄蹻很是满意这种存在,他是个很有头脑的野心家,他发觉盅和佛这两个完全相克的东西居然能在一片土地上共存并为人们所接受,所以欣然决定把赌注押在这两路当时人数还不多的门派上,幻想佛法力压中原魔道,正道畏惧盅术这两点来完成自己的千秋伟业,所以来到南疆之后,就要收服他们。
盅术被庄蹻掌握之后,古滇国开始大肆培养王朝盅师,对盅、降的推广和传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几乎做到了每村每寨都有人学习,时至今日都是如此,将盅师的鼎盛时期带了出来。而佛道则恰恰相反,根据文献记载他们一直不曾屈服于庄蹻,首先他们是佛家,是的,佛家就是一个尊享宁静的地方,他们讨厌红尘纷争,对于风尘仆仆而来的庄蹻带来的这个野心计划根本毫不关心,尤其是庄蹻后来建立了王权,政治让佛家更加疏远;其次就是自南传佛教在南疆扎根以来,一直大开慈悲之门,救治当地被盅师所毒害的子民,盅师作为对立面已经加入了庄蹻的阵营,佛家自然不会接受和这一路人为伍,这违反了我佛慈悲的教义;最后,也就是南传佛教是小乘佛教,小乘佛教的显著特点就是解脱自身,庄蹻屡次拉拢都以推广佛法为借口,列举了盅师投靠以后得到的种种好处,但小乘佛教的各路高僧根本不为所动,这不符合他们的修行目的。所以屡次受挫的庄蹻一度非常恼火,动了想要灭掉他们的念头,可是这个计划受到了几乎所有盅师的反对,因为这些盅师作为南疆本土子民,受到各族的传统影响,几乎年少时期都要进庙修行,佛门里到处都是师尊朋友,根本不可能举起屠刀,庄蹻也是左右为难,生怕对佛道动手引起盅师的反叛,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才按下心思,不过也不推崇佛法,一直用冷遇来对待,所以古滇国兴衰,南传佛教倒是影响不大。
但是楚寻语读到晚年的庄蹻为了追求永生已经极尽其能,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多次求助于佛家慈悲为怀,帮助他延续寿命,但是都无果,其中最为引人注意的一段记载是南传佛教高僧的口述,这位高僧相当于现在的掌门方丈,执掌南传佛教最大的寺庙,他说当时庄蹻晚年有一次秘密登门,求长生之道,但掌门高僧认为他看见的已经不是曾经叱咤风云的一把霸主了,而是一个正在沉沦黑暗的妖魔。站在大佛下,掌门见到了庄蹻,按道理来说呢,不管是什么人,哪怕就是帝王或者修真界掌门进得寺庙都要象征性的给佛像行个礼,佛家讲究众生平等,他们可不用享礼,但来拜访的人出于礼貌也要拜一拜,更何况你拜的不是僧人,是大佛,是上面那个世界更高一等的存在,这绝对不吃亏,就和佛家高层去昆仑也要象征性的给三清作个礼一样,合情合理。
但庄蹻不一样,他不拜,天大地大唯我庄蹻最大,他这样的人是绝对不会下跪的,更不会拜一个对自己从来没有慈悲过的佛,哪怕他今天来是开口相求都绝不服软,掌门方丈倒也习以为常,反而令自己甚为震惊的是他看见庄蹻全身都缠绕着深深的邪气,这股邪气和寻常本土的盅师不同,从眼神眉宇之间来看,这是一种极端的愤怒、暴躁和邪恶,是一种可以吞噬天地的暴虐态度,他求长生之术,掌门方丈坦言相告早已无计可施,唯有放下红尘种种,皈依我佛,参透经文才可为来世修个善缘,我佛从不放弃任何人,陛下若是有心向佛,来日未曾不能做个小沙弥,重头再来,解脱红尘苦海。
庄蹻暴躁的咆哮道修什么来世,要修就修今生,今生要是保不住,自己双手创造的一切都会成梦幻泡影,还谈什么来世,至于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