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被遗弃的人(1/2)
时间一晃,到了潜伏的第五天,既1916年6月26日。
协约国是在三天前,既1916年6月23日,开始了对德军防御阵线的高强度炮击。
已经开始的炮击绝不是之前的小打小闹,那是协约国超过两千门的火炮不间断对德军整条战线前沿阵地的发射炮弹,然后是德军六百七十二门火炮进行反击,导致的现象是整个战场周边的炮弹爆炸声就没有停止过。
事实上不管是欧贝.李奇这个突击队,或者是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领导的那支突击队,他们都不知道本方的部队已经进行收缩和改变,还在等待那可能会出现或是根本不会出现的目标。
德军在整个索姆河已经只剩下第二集团军的八个师,由这八个师设立了纵深约八公里的三条防线。其余的部队都退到了防线的后方,其中就包括了欧贝.李奇所属的第一集团军所部,自然也包含了数量不多的近卫军。
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德军总参谋部截获情报,获悉协约国从5月份的时候就开始在调集重兵,最为可怕的是调动了超过两千门以上各种口径的火炮,其中不乏大口径的重炮,刚刚出现没有多久的迫击炮也集中了一千门以上,甚至是还准备了三百架的飞机。
德军总参谋部认为,协约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以英法为首的联军必定会为了进攻顺利,进行密集性且高强度的炮火覆盖,一旦战线上的防御兵力过于密集,己方的损失将会十分惊人。他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冒着协约国可能不会进行炮击而直接进攻的风险,撤掉了大部分的兵力,只是留下认为合适的兵力在原地防守。
八个师?德军的每个师编制通常是二万人,分为四个团,一个团又会有四个营,所谓的预备役步兵师只会有一个炮兵营,近卫军至少会有一个炮兵团。那么被留在战线上准备用来阻击协约国的部队大概就是十六万人,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冒着炮火展现存在感,然后在敌军发动真正的攻击时挡住敌军,为后方的部队开赴战场争取更多的时间。
为了让留守索姆河防御阵地的军队弥补因为人数少的火力不足,德军总参谋部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尽可能地集中马克沁重机枪,结果是留守索姆河前线的德军每个连至少拥有两挺马克沁重机枪,等于是一个团有十六挺马克沁重机枪,后面挺马克沁重机枪数量还会持续增加。而正常情况下德军的每个师,实际上的编制只拥有二十四挺马克沁重机枪。
协约国会进行至少一周的炮击,截获这个情报真的是太重要了,重要到总参谋部敢于冒着巨大的风险撤掉前线的部队,也重要到肯拿十六万个士兵丢在防线上挨炮弹,那么具有较低成功可能性的神赫尔行动,就明显是被遗忘到不知道是哪里的角落了。
随着时间不断流逝,也伴随着一次次的日升日落,欧贝.李奇心里的阴霾越来越严重,他当然不是因为被“遗弃”而感到阴霾,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已经被“遗忘”。
欧贝.李奇在担忧的是,原本会到殴雄维莱尔郊外野战医院慰问的那些协约国将军没有出现,然后是双方的炮战打得异常激烈……或许更加正确的说是协约国的炮打得实在凶猛,很怀疑计划中的那些支援到底会不会存在。
面对协约国凶猛的炮击,德军在第一天的时候有进行还击,欧贝.李奇等人躲避的废弃庄园甚至也挨了几炮,所幸的是承受大部分攻击的是主建筑物,也就是整个建筑群的楼房,它在炮击之中已经完全倒塌。他们藏身的后方院子只是中了一炮,万幸不是命中他们躲避的猪舍,不然一整个小组就该全报销掉。
欧贝.李奇等人并不是最倒霉的,比他们更加倒霉的是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那伙人,他们躲避的地方是在坡地反斜面,注定要是有炮火会将大部分炮击对于它们来说是正面的坡地。
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等人潜伏了整整五天,没有被协约国方面的人发觉自然也就没有产生伤亡,偏偏是有一名士官和两名士兵被己方从远方打来的炮弹,变成神赫尔行动的第一批阵亡者,还是那种尸骨无存的阵亡方式。
【也许就是因为有炮火还击,那些将军认为这个时间点过来并不安全,所以才没有出现?】
事实上欧贝.李奇还担忧另外一些事情,他们这支突击队是分为三个小组,并不会全部集中在一个地方潜伏。在这个没有便捷型无线电的年代,他们注定是不存在随时随地的沟通,他无法确定另外两个小组是不是渗透成功,或者是因为潜伏时间过长,两个小组渗透在成功之后有没有被发现。
一阵“嗡嗡嗡”很像是蜂群的声音先是不明显,随后越来越清晰地传入欧贝.李奇等人的耳朵。
“长官,西面出现飞机编队,数量是二十架。”安贝格.歌德是值班的观察手,他第一时间将自己的发现进行汇报:“好像是法国人最新型的飞机,看不出是什么型号。”
欧贝.李奇一听有二十架是愣了愣。现在的飞机飞行高度一般不高,他自然是不能贸贸然出去张望,只能是在猪舍寻找可以看向天空的木板空隙,可是看和没看似乎没有多大的区别,他根本就不认不出协约国的飞机型号。
飞行在空中的二十架飞机的确是属于法国,它们的尾翼上有着红白蓝竖立的三道颜色,比较令人纳闷的是飞机的涂装竟然是屎黄色、草绿色、暗歇色三种混合的不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