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浅谈天文震惊四座(1/2)
这道题蔡邕当初解多日无果,他后来灵机一动,才得出来答案,那时自诩聪明过人,如今见李毅只用片刻之功,便轻而易举的解出了答案。蔡邕真的惊到了,他输得是心服口服,即便年轻二十岁,也自知绝不是李毅的对手,这术数一道,李毅是当之无愧的魁首,蔡邕甘拜下风了。
“清刚贤侄能转瞬之间解疑答难,不愧为年轻俊才,是老朽望尘莫及了!”蔡邕眼睛里充满了欣赏之意。
但蔡邕定要为难李毅,他不达目的绝不罢休,正巧瞥见一本天文历法的书籍。蔡邕立即有了主意,他拿书在手问道:“清刚术数功底扎实,在我大汉王朝也是首屈一指,无人能望其项背了!但精术数必修历法,不知清刚对此有多少心得?”
天文学博大精深,穷尽一生也难窥其一隅,李毅也只是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之心,自小便喜欢涉猎这方面的知识。
李毅还清楚的记得,在小学曾经有一篇课文《数星星的孩子》,文章中那个充满幻想,喜欢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数天上繁星的那个孩子名叫张衡。他便是汉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曾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又是浑天说的代表人物。
但整体科技水平低下,限制了汉人在天文学上的探索,他们对宇宙天体的认识,只停留于浑天说的初级阶段。
面对蔡邕提问,李毅真不知该从何谈起。若解答个一知半解,就算对面是顶尖的科学家张衡,也会坠入云雾之中。但详细解说,不知要花费多少功夫,更不知蔡邕有没有能力听懂。
李毅的天文知识,也只是沧海一粟,即便他同一时代的科学家,对宇宙的认识也极其有限。宇宙广袤无垠,包罗万象,从宏观到微观,以人类的智慧和科技水平,要探索其中奥秘,也是任重而道远。
“晚生虽未通晓天象演转,却也能知道个八九不离十;对于历法农时,晚辈也能略知一二。”以汉代天文学水平作为标尺,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李毅并非言过其实,他信心满满的说道:“这书上记录的残缺不全,我所知道的,比这要多出十倍不止。”
什么?这个年轻人是不是患上了伤寒,怎么如此胡言乱语?要说术数高人一筹,凭借大脑灵活确实可以做到。但这天文历法,可是诸多星相术士,经过不知多少年的勘研,才总结出来的经验,你一个乳臭味干的毛孩子,就大言不惭,吹嘘全盘超越!
“还真没看出来,清刚竟然有此神通,老朽已做好准备,洗耳恭听小友的高论。”蔡邕已不是简单的气愤,他已是微露怒容,颌下的几缕胡须,都微微抖动起来。
这就吹胡子瞪眼了,李毅心中暗自叹息,表面上却绷紧了面孔,尽可能保持平静:“咱们就从这浑天说谈起,当今的有识之士均认为,地球是浮于大气中,可以回旋浮动,发光星体布于‘天球’之上,围绕着大地运转。但我要提个醒,这个论点极不确切,围绕地球运转的仅有月亮而已,其他星体虽是各不相同,却绝对不以我地球为中心。”
什么?果然鼓吹异端邪说,不知这小子在哪里得到此等歪理,竟然说得如此理直气壮。好,待看你说下去,若是有丝毫破绽,便予以痛击之。蔡邕依旧保持沉默,因为李毅才开了个头,他想多听一些,才可寻到更多的破绽。
“其实嘛,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围绕着太阳周期运转,每转动一圈是三百六十五天多一点,也就是一天阳年。地球本身嘛,也在绕着地轴旋转,每转动一周需要十二个时辰,也就是一昼夜。围绕太阳公转的星体不计其数,其中有八个巨大的星球,自内而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八大行星有个规律,金木水火土是五行,天地海为三界,五行三界加上恒星太阳,构成了太阳系的主体。当然了,太阳系庞大之极,绝不止这老哥九个,还有众多跟班的小弟,那些不可计数的小天体,众星捧月般的围绕着太阳做周期性运转,就构成了我们的太阳系。”李毅一口气说了这么长时间,有点口干舌燥,他习惯的舔了舔嘴唇,却发现并不干裂,这江南的气候不错嘛,虽然到了深秋时节,却还保持着湿润。
听着全新的论调,蔡邕神色极为复杂,要说不相信吧,可是李毅说得头头是道,一时还寻不着漏洞,若是相信又无凭无据,怎么能凭一个年轻人之口,就改变他多少年形成的观点呢?
“小友说得不是没有道理,但要以事实为根据,请小友拿出真凭实据,证明你确立的观点。”蔡邕的神色变得极其平和,但话中绵里藏针,一针见血的直戳要害。
“那……这个……”我一个肉眼凡胎,只能看看北斗七星,金、木、火、土等少数行星、恒星和星系,让我拿出证据,开玩乐!这纯粹是难为人好吧!
见李毅哑口无言,憋得脸红脖子粗,却列举不出证据,一旁听良久的张英,却不得不解围了:“蔡先生莫急嘛,你老要证据并不难,只要跟着我们每晚进行观测,积年累月,时日久远便一定能得到的。”
要天天追星,这谁能做到啊!再者说你们年轻,精力充裕,耳不聋眼不花,可以盯着星星看,可我一个老头子,就是有这个精神头,也没有好眼睛啊!
“文苑,你……是诚信难为老朽,我蔡邕年过半百,怎能和你等小辈相比,可以盯着星空眼都不眨,老朽可是不成了!”蔡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