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大宗师(1/2)
孔府,鎏金的大门上代表着孔子家族的荣誉,只是现在还未崛起,再往后,孔子被封为至圣先师,孔子家族世袭衍圣公。那时候孔子家族才真正辉煌。
而今,孔颖达身为孔子第三十二代孙,即将编成一本名为《五经正义》的书,这本书将自西汉以来儒家所有思想择优录取,是魏晋南北朝以来经义大成之作。不仅对唐朝,对后世也有重要意义。
房遗爱望着这大门一时间竟有些怯弱,他不知道自己进去之后会对历史造成多大的改变,自隋唐以来民间思想尚以佛道儒三家并行,但自宋之后儒家便成一家之势,一旦自己做错什么事,真是罪莫大焉。
孔府,后花园,凉亭。
房遗爱执弟子礼向三位先生行礼:“学生来晚了,还请各位先生恕罪。”
“不,不是你来晚了,而是我们三个老家伙来早了。”
房遗爱微微一笑,手心里略微出汗:“若是各位先生不介意,学生便讲讲自己的一些看法。”
孔颖达注意到房遗爱有些不自然,吹胡子瞪眼道:“我们三个老家伙有那么可怕吗?你这小子不是向来天不怕地不怕的,紧张个什么。我们又吃不了你。”
“实在是学问之事,学生惶恐,不得不谨慎啊。”
三人颔首,不管如何,房遗爱的这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房遗爱并没有坐下,而是站了起来,背对三人,缓缓开口道:“儒家思想以仁义礼智信为其体系,亦是儒家思想之根本。”
孔颖达点头道:“然也。”
这便真的有些坐而论道的意味了,一问一答,圣人与弟子莫过于此。
“小子不才,对于这仁之蕴意不敢苟同。”
“为何?”
“敢问先生何为仁?”
孔颖达稍稍思索便给出解释:“仁者,仁义也,易也。”
孔颖达的意思是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做到关照,即为仁。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
“那先生的意思就是说所谓仁者即为爱人也?”
虞世南久未开口:“正是如此!”
于志宁面色凝重:“只是我听小友口气,倒是对此似有不同看法?”
房遗爱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孔颖达额头早已深深皱起:“何解?”
房遗爱不停地踱步,似乎在思考接下来要如何表达,也有可能是在抒发自己焦躁的情绪。三人虽面色焦急,但却没有催促。
“孔圣倡导家国天下,儒家学子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追求,家者私也,国者公也,不知可否?”
三人点头应是,虽然大唐现在大部分都是被世家大族所把持,世家子弟只以家族利益为第一要务,至于国家则放在后者,此种现象自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兴起以来,已经成为常态,但不可否认房遗爱说的是大义!
三人虽然不知道房遗爱想说的仁与国有什么关系,但是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内心,去听房遗爱继续说下去!
“故学生认为仁者之道之国倒也有所区分,对本国百姓自然是贯彻亚圣的民本思想,孟圣提出君王为舟,百姓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深以为然,但对于外邦,仁之思想恕我不能认同。”
孔颖达猛地吸了一口气,他知道重点马上就要来了,很可能房遗爱提出的观点与世人眼中皆是不同。
果不其然,房遗爱反问道:“不知先生怎样认为我大唐国策?”
于志宁看了旁边孔颖达凝重的神情,有些同情自己这个老伙计,那么老了还要被一个学生吓唬。便清清嗓子替自己这个老伙计答道:“我大唐自建国以来,对外邦向来施以王道,宽厚待之,并不以兵锋强逼,故外邦纷纷来贺,臣服大唐。”
房遗爱没有回应,确实于志宁说的没有错,大唐以仁待人,外邦仰望大唐****上国纷纷来贺。但这是因为大唐的强盛,房遗爱永远不会忘记因为大宋的仁,几十万汉民共跳崖山,崖山之后之后再无汉人!仁吗?忍吧!
三人见房遗爱不开口,外面虽然阳光灿烂,但却感受到一丝凉意,因为他们能够感受到眼前少年散发出强烈的阴郁。
忽然,房遗爱幽幽地声音传来:“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朝代名叫大宋,该朝太祖自立国便留下一条祖训,刑不及士大夫。自此大宋进入文道昌盛时代,这个时代歌舞升平,百姓安居乐业。但在大宋外却有两大强国西夏和大金.........几十万忠心于大宋的汉人百姓在崖山,在那里,宫女,太监,农夫,老弱病残,誓死不降!共跳崖山!”
房遗爱的故事已经讲完,但四人的情绪显然都没有那么好,不知何时,三位老先生的眼角都是留下了两行清泪,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啊?文道何其昌盛,皇帝仁爱,儒学流传世间每一处角落,司马光,王安石等等,他们一篇篇诗词文章,他们的才华足以流传千古!
但是他们又是那么不幸,他们生在大宋,生在一个仁义到骨子里的大宋,生到一个仁义到已经丧失血气,骨气的时代!
三人瞬间明白了房遗爱的意思,他国之仁,仁者杀人也!
孔颖达的声音有些颤抖:“这就是你想告诉我们的道理吗?”
房遗爱洒然一笑:“如果以前各位先生问我的志向是什么,我会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但此刻,我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