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郭威病重(1/2)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郭屹和罗博在华山学艺的日子里,登基两年的郭威也没闲着。
在这两年里,郭威认为自己布衣出生,长于行伍,在治理国家方面有所欠缺,虽然自己有一定的能力,但他从不专横妄政,仍然谦逊地重任有才德的文臣,以行动来改变从后梁以来军人政权的丑恶形象,努力革除唐末以来的种种积弊。他时常对那些有才德的大臣们说:“朕生长于军旅之中,不懂得学问,也不精通治国安邦的大计,文武官员有利国利民良策的就直接上书言事,千万不要只写一些试图掩盖事实黑暗的无用话。”
不仅如此,郭威在位期间,对政事也进行了许多改革,消除了一些原来的累朝弊政。免除后汉所设额外苛敛以及中唐以来地方官进奉的“羡余物色”;废止了后晋、后汉一些极残忍的刑法;民众与蕃人“一听私便交易“,诸州所差散从亲事官等,一齐遣散;对累朝极为严酷的盐、酒、皮革的禁令稍予放宽;废除京城内无名额的僧尼寺院等。
对恢复农业生产,郭威也采取了有效措施。授无主田土给数十万归中原的幽州饥民,放免其差税。以田分给现佃户充永业,使编户增加3万多。无主荒地听任农民耕垦为永业,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建立后周后,郭威不但在政务、历法、农事上面革新利民,重视减轻人民的赋税负担,身为帝王的他,还十分崇尚节俭,仁爱百姓,以身作则,带头俭省,称帝后常对大臣说:“我是个穷苦人,得幸为帝,岂敢厚自俸养以病百姓乎!”他的生活异常俭朴,衣食住行都很节俭,下诏禁止各地进奉美食珍宝,并让人把宫中珍玩宝器及豪华用具当众打碎,说:“凡为帝王,安用此!”
在文化教育方面,郭威多次前去曲阜拜谒孔庙、孔子墓,并下令修缮孔庙,禁止在孔林打柴毁林,造访孔子后裔,提拔其为官,表示要尊崇圣人,以儒教治天下,为周王朝治国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军事上,郭威也命人多次击败了北汉和契丹的入侵,以及逃到兖州的慕容彦超,乘后周与契丹相争时,发动叛乱,也被郭威平定了,巩固了新生政权的稳定。
郭威的一系列治国体制,是通过改革达到统一中国的目的。他所进行的改革不仅是多方面的,而且收到了显着的效果。综合起来,主要包括:提倡节约俭朴;整顿吏治纲纪;减轻压迫和剥削;招抚流民,组织生产;治理河患,灌溉良田;准备统一,开展统一战争。郭威的政治、经济改革和统一战争,收到了显着的效果。
在郭威的精心治理下,中原的百姓逐渐恢复生产,人们生活趋于安定,后周在这段时间里就显露出国富民强的迹象,也为后来的一统南北奠定基础。
转眼又过了一年,广顺三年的深秋,北国的土地上早已失去了生机,枯黄的叶子落满大地,疾风吹拂,旋转、飞升、再落下……
原本鸟鸣虫叫的日子早已不在,光秃秃的树梢上,偶尔能看见几只鸟儿蹲着上面,但却已失去了活力,倏尔发出“呱呱”的嘶鸣,让人更觉得萧索凄凉。
汴梁城内的皇宫之中,郭威的身体就像这气候一样每况愈下,征战多年,多少腥风血雨没能夺取他的性命;官场浮沉,多少次宫廷政变没有将之打倒,这个强壮的男人最终还是败给了时间。
这病来如山倒,皇帝一病不起,朝廷之上就出现了动荡,一些大臣的心里难免不会有些波动。
郭威没有称帝时,曾经和他同在邺城的监军王峻,在当年汴梁之变时,曾为郭威出谋划策,支持郭威领军勤王。之后,王峻奉皇太后之命任枢密使,和郭威一起主持政局。
后来郭威领兵出京,士兵在澶州发动兵变,而王峻在京城则配合郭威,派出郭崇威前往宋州,及时的控制了本该登基的刘赟,使郭威领兵顺利地到达京城控制局势,并向太后请命,禅位于郭威,这才建立了后周。
所以说,王峻对后周的建国立下了头功,事后,郭威封他为枢密使,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成为后周首屈一指的重臣。
王峻刚开始辅佐郭威,办事也非常认真,任劳任怨,京城日夜加班,在新旧交替的时期极力地维护着后周的政权。
但后来,身为后周重臣的王峻开始骄横起来,功名之心日益膨胀,竟连皇帝郭威也不尊重了。
他本来就性情急躁,做事草率,不管什么事都要按照他的意思办,否则就不高兴。郭威尽管是君主,但在王峻的面前却经常迁就他。王峻不知好歹,仍然是随心所欲地做事,如果郭威顺着他,他就高兴地走了,如果不答应,他立刻怒容满面,嘴里不干不净的粗话就出来了。
郭威刚刚称帝,刘知远的弟弟刘崇也称帝建立北汉,然后就像石敬瑭一样请契丹出兵联合进攻后周,围攻晋州(今山西临汾),王峻奉命出征,郭威对他还是非常信任,让他督率各路军马,解了晋州之围。
不久慕容彦超在兖州反叛,王峻出征,他率领的部队率先在南城攻入,又为破慕容彦超立下大功。
功劳很大,但王峻却不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也不知道不能居功自傲。在郭威任命其他功臣时,王峻非常忌恨,就想出了一个下策,即用辞职的办法来试探郭威的用意,他以为郭威要剥夺他的权力了。
他先向在外的将领们发出书信,让他们保举自己,然后就向郭威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