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三章 招贤纳士(1/2)
第一四三章 招贤纳士次日一早,庄毅处理了一些例行公事,便赶去城北的安化县城。这项工程的确是到了尾期,一旦完工,接下来就是安置人口了,但是,不可能将两万多室韦人全部安置城内,至少要城外设置几个乡。
既然是县城,那么县衙及一应公房是要先建起来的,庄毅找到段忠实的时候,他正在忙着督促工匠建造房屋。县衙的公房坐落在城北,也是一个大四合院式的群组建筑,同样快完工了,只剩下最后的一道工序,粉刷墙面和给窗棂廊柱上漆,以及装饰各处房屋。
这些琐碎的事,庄毅没兴趣多管,他只要把握大方向就行了。
段忠实将他带到自己的住处,让人上了茶水,便迫不急待地问道:“粮食到手了?”
“那是当然……咱们又多了一大块荒地,现在最缺的就是人口啊!”庄毅无奈地笑笑,又问道:“说起来,这些室韦人,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安置?”
“细致事务多得很,到完工至少还要一个月,就按我们议定的来,家里有人从军的,优先安置到城内,最多先安置一万人口,设四个坊;城外安置一半,设四个乡,这样就有个县的样子了。”段忠实认真地说。
“就这么办……汝罗县城也快了,到时从柳城南面迁两三个乡过去,辽西这边就算稳定下来了!但人口还是少,我们再慢慢想办法。说来这座县城,我还没好好走走,去看看城头的军事防御设施建得如何。”
“行呐!我先带你去看看角楼……”
二人步行出了县衙,径直去了城墙上,一路察看了角楼、城楼,一圈还没转完,边武就找来了。
“师傅!柳城来人传信,说是仆达刚从幽州回来了,带了大批的杂货和粮食。还有朱先生,是和他一起回来的,咱们要回去么?”
“嗯……那就回去吧!”庄毅淡淡说道。
“朱利民可带了其他人来?”段忠实却是有些好奇,便问道。
“史大力没说清楚,可能带了吧!”边武模棱两可地回道。
“那我就回去了,段先生好好做,争取早日当上安化县令。”庄毅大笑着拱拱手,转身下了城墙。
“你还是早点把刺史的官凭拿到手,再说这种话吧!”段忠实摇摇头笑道,落草为寇十几年,不想到老来,还能时来运转当上县令,他心中顿时也热切了起来。
庄毅带着数骑亲卫,顺着新修的官道一路狂奔,进柳城的时候,已到午时日正,是午膳的时候了。想了想没回府衙,转道去了城西的一家酒肆。掌柜将他们带到二楼一处靠窗的雅间坐了,庄毅又让边武去请了仆达、朱永济等人一起过来,算是为他们接风洗尘了。
不多时,仆达和朱永济等一行五六人带到,朱永济果然带了四人同来,进了雅间便指着旁边一名四十来岁的清瘦中年文士,给庄前介绍道:“这位是某好友博州宁从俭,表字自珍,原本任清平县丞,前年被魏博节度使乐彦祯革职,现赋闲在家,某便邀他一起来了。”
“博州宁从俭见过庄军使!”宁从俭上前行礼道。
庄毅还了一礼,便听朱永济又道:“这三位依次是清平县主簿尹惟真,表字本善;高唐县李廉,表字贞吉,未出仕;高唐县周全智,表字若拙,亦未出仕。”
朱永济接着道:“我这四位同乡都是乡贡,因家境不好,出身贫寒,只通过了礼部试,未能通过吏部释谒试,所以未能正式授官,但治理州县还是颇有经验的,正是中正急需的人才。两位已出仕的,都是进士科。贞吉和若拙二位,前者是明算科,后者是明法科。”
按唐代科举,出身州县学馆,或京城之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学成的学子,皆称为生徒。而非官学出身的士子,由州县保送投考,称之为乡贡。
生徒和乡贡应考学子,考试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童子、道举、明法、明算等,其中以明经、进士两科最为重要。明经先试贴经墨义,后试时务策论,并进行口试;进士则注重诗、赋、策、论。无论是生徒还是乡贡,皆须先通过礼部试,取得出仕资格,然后通过吏部的释谒试,才能被正式授官。
所以唐代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未通过吏部释谒试的,但有出仕资格,一般来说,这种学子不是没有才能,而是体貌、言辞不佳,文理、理事能力不是很好,所以被淘汰掉了,而唐代科举的淘汰率是非常高的。
这种就只能做地方州县小吏,从佐史、录事等最低职务做起。若被上司赏识,脱去吏袍,升为正品官员也是有可能的,但这一般得熬很多年,很多人终其一生,也只是一名小吏。
很明显,以上四人就是这种情况,包括朱永济自己,可能都是。不过庄毅是不在意的,他是只看能力,不看出身的人,何况他这种情况,有人肯来就已经很不错了,哪由得他挑三拣四。
“这辽东之地苦寒,地广人稀,百废待兴,诸位能来,庄某不胜荣幸,不知家眷可都一起带来了么?”庄毅客气了一句,心里暗暗记下四人,便笑着问道。
“都带来了……三月就北上了,拖家带口的一路甚是不便,在幽州盘桓了几天,恰好遇上仆达,若非他带了一都奚人士兵,我还不知道是自家人!”朱永济笑道。
“既然家眷都带来了就好,可先在柳城住下,城内空宅院不少,利民先生替我好好安顿几位,然后到府衙报到,先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