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骤雨初歇(2/2)
天下才学之士多如牛毛,我等蒙殿下赏识才入得王府,还望殿下不可小瞧天下文士。尚且不知陶家二公子深居简出,其才学如何,今日是否有惊世之作。但既然殿下将评判之事托于微臣,臣自当公正评判。”“理应如此!”杨广赞了一句,看向陶家的位置,见范遥和陶适正在讨论什么,目光微微一沉,真正要注意的,是那个小子啊。昭儿回来说陶家那个老头子不顾礼节当场收了范遥为弟子。今日就让此人同陶德阳一起前来,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也不知这小子的文采如何出众,当得起陶家老头子如此厚望。
杨广回想小屋里的密谈,瞳孔微微一缩,十四岁的孩子,仅凭蛛丝马迹就能看得如此透彻,握着栏杆的双手渐渐收紧了,若是不能为我所用……。
正在和陶德阳争论甜豆腐脑和咸豆腐脑哪个好吃范遥没由来地感到一阵恶寒,环顾四周,除了不知何时回到楼内的柳抃以外见没有什么异样,所有人都在深思题目的样子,有些已经开始动笔写下自己的得意之作了。
范遥失去了争论的兴趣,摆一摆手,“你乐意吃什么就吃什么吧,吃死活该。”说完就靠在椅背上假寐。
“你可是要负责写两首诗文,为何如此悠闲?”陶德阳奇怪的问道。
“小弟胸中有丘壑,肚内有文章,张口即来,何必苦思冥想。”范遥有些心虚,只能凭借吹牛壮壮胆气。
陶德阳随意地哦了一声,显然是不信,托腮开始构思起自己的诗句来。
……
“遥弟!遥弟!我当你是闭目沉思,怎的真的睡着了?”范遥睡得迷迷糊糊,隐约感到有人在推搡自己。
“怎么了怎么了?”范遥睁开朦胧的双眼,疑惑的问道。
“什么怎么了。过去了半个时辰了。马上就要有人来取第一题的答卷了。写景的诗词可有了?”陶德阳催问道。
“就这事啊,小弟自然已经准备好了。”范遥摇了摇脑袋,清醒了一些。去过不知何时送来的笔墨纸砚,挥毫写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如何?”范遥放下笔问道。
“意境不错,但是贤弟啊,曲子词难登大雅之堂。”陶德阳无奈地说道,“也罢,没有时间了,就这样吧。”说完就将宣纸递给了眼前的文吏。
范遥一愣,原以为随便写一首就行,才回想起词盛行的时代是宋朝。无奈宣纸已经被楼上下来的文吏糊上名字收走了。
一拍脑袋,又取过一张宣纸,洋洋洒洒写下诗句,在右下角标上陶德阳,离席追上文吏的脚步,将纸塞在了他的怀里:“这么不小心,陶家有两份呢。”
待范遥回到座位上,陶德阳好奇的问道,“又写了什么?”
“稍后自有分晓。”范遥神秘地说道。
“莫不是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又觅得了什么佳句?”
范遥微笑不语。目光随着文吏移动,到了柳抃那里时似乎还有什么小动作,杨昭似乎也在说着什么。范遥一挑眉,猛地起身。
“怎么了?”陶德阳奇怪的问道。
由于角度原因还是看不真切,范遥踮起了脚尖,那个文吏注意到了这里的情况,回头看了范遥一眼。举着木盘匆匆上楼。
“呐,德阳兄,你觉得杨广……晋王殿下是个怎么样的人?”范遥坐下后靠在椅背上,看着二楼的隔板问道。
“晋王殿下称赞一句贤王也不为过。你这是什么意思?”陶德阳心里一动,追问道。
“晋王殿下会为了这次文会打压陶家而舞弊么?”
“不至于吧?我陶家并没有死死得罪晋王府,近几年来对王府也算言听计从,从未有过大的分歧,晋王一向礼贤下士,勤政爱民。爷爷也说了,晋王有可能借此次文会尝试统领扬州文坛风向,但是失败了也不会有损晋王府威严……用舞弊来达到目的?何必如此?这恐怕不太可能。”陶德阳思考了一会儿说道。
“嗬……”深知杨广历史真面目的范遥从喉咙里发出一声长叹。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