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瘦扬州风景,有位弱女子!(1/3)
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三种交流方式,且分三等。
第三等的交流用语言,第二等的交流用文字,而第一等的交流用沉默。
两个人在一起时,所谓的喜欢,语言是无法形容的,文字约略可以表达,沉默却是最好的诠释———不过是偶尔扭头看看你的侧脸,然后在抬头再看看远方。
“阿奴,你听到了吗?”
唐小宝神秘兮兮说道,扭头摸了摸坐在身旁阿奴的柔顺头发。
“听到什么?”阿奴摇了摇头,那双黑宝石般的大眼睛一眨一眨的,阳光下小丫头的脸蛋儿红扑扑的,显得格外粉嫩,看得唐小宝心里面那叫一个痒痒。
“心跳的声音啊!”
唐小宝嘴角上扬起一个弧度,那张被阳光照耀的英俊脸庞带着一种摄人的魅力,他浅笑着看着阿奴,这丫头不服输似得跟他对视起来,可是唐大少爷是何等人物,他慢慢朝她逼近,直到两人都能感觉到彼此之间的呼吸,唐大少爷朝阿奴那双坚持着不闭的黑亮眸子吹了一口气,嗓音温醇道:“听到心跳的声音了吗?”
脸皮一向很薄的丫头几乎是瞬间就败下阵来,低着头不说话。唐小宝也不再逗她,挨着她的身子静静看着远处的风景,两人就这样陷入了久久的沉默,这种安静却不会使氛围尴尬,反而在两人的身上,心里都丝丝魂绕着一种言语无法形容的温馨。
这种感觉,不浓郁,不强烈,却会在你不知不觉间悄悄的魂绕在你的全身,就像是一个贼,在你不知道的时候消无声息的偷走你的心。
我悄悄的来了,就不走了!
..........................................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纵观古今,扬州是一座具有249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自春秋吴王夫差筑城以后,古代扬州几度盛衰,是中国古代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东南第一大都会、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素有“雄富冠天下”之称。
扬州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城。扬州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的几度繁荣,积淀了厚重璀璨的扬州文化。
文学创作、艺术建树、学术研究、文物积累、工艺制作等,是扬州人的自豪,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一大批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曾在扬州为官、游访,留下了大量的名篇佳作。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杜牧等曾先后在扬州生活。康乾时期,以郑燮、金农、李方膺、罗聘等为代表的"扬州八怪"画派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清代形成的扬州戏曲、评话、书院、雕版印刷、修志、藏书等颇为兴盛,成为扬州文化的象征。其中扬州的小吃以刘庄紫云观农家乐为代表。
扬州文化最为奋发、最具强势的时代是在唐代。
“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还有“市桥灯火连霄汉,水郭帆樯近半牛”,扬州的物质文明是扬州人亲手创造的,可以想见当日扬州人走在月明桥上必然高视阔步,一脸的豪迈气象。
扬州人写的《春江花月夜》,眼睛里看到的是大江瀚海、明月星光、长飞鸿雁、潜跃鱼龙,视通万里的同时,思考的是人生宇宙。后代人从唐人的吟哦里,读出了磅礴、恢宏、壮阔和大气,读出了唐代扬州人人与自然的谐和,读出了智慧与灵性,扬州不仅是扬州人的扬州,也是天下人的扬州。
书生到了扬州,反思于“肯学诸儒辈,书窗误一生”,于是意气风发,别有他图;失意人到了扬州,高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城市风貌使他看到光明、看到希望。当年扬州到处闪耀着希望的火苗,到处擂响着人生奋进的战鼓。
后人模仿唐诗,写来写去总是不像,秘密没有别的,因为时代缺少大唐气象,城市缺少唐代扬州的那种文化精神,一切模仿的努力只是徒然。
既然说到扬州,那古城大明寺就必不可少,古城扬州北郊,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寺内前院有一株高丈余的琼花树,树叶繁茂,春天花开白如玉盘,有“扬州琼花,世间无双”之誉。
因为今日阳光温暖,在加上今天是每月一日的香火之日,所以今天的“栖灵寺”格外热闹,早晨的太阳还未升起时便有香客从山下慕名而来,待到太阳爬上天空,寺门口的香客们已经显得有些拥挤了,寺外做些小本买卖的商家早就开始了吆喝,有待字闺中的良家姑娘前来拜佛跪求姻缘,有市井小的老百姓拜拜佛求家人健康,也有不少那些官宦之家的家眷前来求子的,整个寺庙门口人群鼎沸,整一副世态安康之画面。
“意浓,你看今日这么多人,咱们还是先回去?”
“是啊,意浓小姐,今日人太多了,你看那些市井百姓的粗俗,还有他们身上衣服的肮脏,万一不小心冒犯了你,那可就得不偿失了,咱们还是先回去?如果你有兴趣,下次我一定陪你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