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高达之战火依然》

零点看书网(00kshu.win)

首页 >> 高达之战火依然 () >> (转)CE时代的世界(下)-瓜分玉米田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00kshu.win/70308/

(转)CE时代的世界(下)-瓜分玉米田(2/3)

海洋警卫队们既郁闷又尴尬…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能源集团顺利转型(笔者在考虑是否应该管他们叫"农业大亨"~),造成的新麻烦是,美孚、壳牌等能源巨头极力劝说各自政府开放转基因农作物──欧洲彻底禁止转基因食物的生产和销售,转基因燃料作物也不能在西欧土地上种植;大西洋联邦同样限制严格…

好在非洲和南美政府不会杞人忧天地担忧大豆的基因序列是否有异常──或者说,不敢担心?……

(因为转基因植物和普通作物混种,这两个国家被欧美列入粮食"禁口"名单…)

***

农业本是南美的传统强项,但在大西洋联邦猛烈的政治、经济打击面前,却完全丧失了主动:

南美名为"合众国",却由于创始三国的权力争斗,最终不得不重新设立"智利"、"阿根廷"、"巴西"三个"大州(big-e)".这种开倒车的行为几乎将南美重新带入事实上的分裂状态,也给予大西洋联邦各个击破的契机──更准确地说,这种"契机"本来就是华盛顿暗中制造的,其谋划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支持南美合并之前…

经济上,联邦以澳大利亚和非洲的燃料期货(他们刚刚开始环境改造)平衡南美农作物价格;政治上则区别对待,以暂时让步分化南美三国,导致其始终没有统一的立场.

这种两面三刀的手段一直持续到非洲农业走上正轨以及《大西洋-大洋洲自由贸易协定(atlantic-oceania-fee-tade-agee)》正式生效,之后南美的玉米大豆价格只服从于伦敦期货交易所的需要.

在随后的ce40年代,南美成为"世界国家"的努力最终被**的国内政治和来自北方的重重制裁击败,5亿南美人民又一次背上巨额负债.作为偿还欠款的一部分,北美的能源巨头可以在巴西平原上展开轰轰烈烈的"圈地运动"──玉米和大豆价格从此交给由白宫和华尔街来商定……

***

历史告诉我们,资本主义曾驱使羊吃人.在未来,科技的发展或许也能玉米相同的能力──"非洲共同体"的土地上,每年都要重复这样一副滑稽场景:

农业园区里尽是长势良好的高杆玉米和低矮大豆,黄灿灿或圆鼓鼓的颗粒似乎令人垂涎欲滴…而与此同时,这个国家的7亿人民中,有一半必须依靠联合国人道主义援助才能勉强过话──因为该国80的适耕土地上种植着饱含过量油脂、无法食用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尚不知是否对土壤也有副作用~),并且它们都不属于非洲人民.

根据ce10年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and-agicultue-anization,fao)会议上达成的共识──与中东沙漠和中亚的半荒漠化丘陵相比,把非洲改造成又一个世界粮仓(油箱?)才是更加现实和经济的方案.

贫穷的非洲共同体当然拿不出这样一笔巨款…

值此紧要关头,还是"善良"的欧美资本家们挺身而出,大力响应联合国的号召.他们争先恐后地涌入曾经避之不及的"黑非洲",签下大量环境改造与土地租让捆绑的"双赢"协议──考虑到环保和发展农业都是需要长远规划的事业,这些合同的有效期都在50至99年之间……

***

就在"非洲"的身边,领导1.5亿人民进入中等收入行列的"南非统一机构"理应得到足够的尊敬:

她一直谨慎而合理地运用前"南非共和国(republic-of-a)"的软硬实力,缓慢但可控(!)地扩展自己的影响力,所以才能从世界银行(the-wold-bank)──而不是金融资本家──手中获得该组织成立以来发放的最大数额贷款…

同样立志成为新能源出口国家,主权完整、政治稳定的南非就可以从容将土地分为"转基因燃料作物地区"和"粮食作物区",即使挑剔的美欧也无话可说.

ce30年开始,"两个联邦(double-fedeation)"都视南非为"非洲民主的典范"并竞相拉拢──欧洲要巩固印度洋海权,进一步控制非洲共同体,因此南非以极小代价加入维多利亚宇宙港的建设,一跃成为航天俱乐部成员;大西洋联邦则开放高科技出口限制,并承认了其在东南大西洋的海权地位…

***

土地面积又一次成为决定国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东亚共和国始终被粮食自给和燃料增产的矛盾困扰──普遍现代化意味着更大的能源(燃料)消耗,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对土地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再加上与"两个联邦"的对峙以及开发太空的冲动……

即使只比较本土,10亿人的东亚也是三大国里最拥挤、耕地面积最少的.可是,大西洋联邦还控制着南美,并与欧亚联邦分享了"非洲",由此拉开的差距令人不甘且愤怒──东亚的人均玉米大豆消耗量,仅为4亿联邦公民的1/10、7亿欧洲人(它在亚洲的2亿居民不在此计算之列)的1/4!

多少值得欣慰的是,东亚是全球第一核电大国,大力推广节能运动也使她能够将更多的燃料集中到航空和航天工业上去.

(可由于人口基数大,东亚人均发电量仍然只有大西洋的1/2,欧洲的80.)

***

但人口就不是了:

即使顶着巴基斯坦恐怖分子的不断袭击,印度还是贡献了"赤道联合"多达3/4的新生儿.ce55年,赤道人口一举突破15亿…

天啊,人们不禁扪心自问──谁来养活印

状态提示: (转)CE时代的世界(下)-瓜分玉米田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