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不世之功!(1/2)
“原来如此……”
不得不说,张表的所说的情况确实让寇封大感意外,但他却并没有让自己情绪表现出来,只是微微笑道:“不过也无妨,小弟这两日便会启程东归,兄长也就无需担心。”
“你要回荆州?”
张表吃了一惊,神情也随之一黯,但略一思忖之后,他旋即又长叹了一口气,点头道:“也好,现在益州对你来说确非久留之地,只是不知道你我兄弟一别之后,要到何时才能再会了。”
“哼!好什么好?益州为什么就留不得了?”不等寇封开口,一旁的张任忽然冷哼了一声,对寇封道:“你尽管安心留在成都!我倒要看看!谁有那么大本事,能在我张任的手中伤了我的徒儿!”
此言一出,张表的神色不由得有些尴尬,寇封见状,忙笑着上前打起了圆场:“不瞒师父说,其实徒儿之所以准备回荆州,和益州这边的事情并没有太多关系,只是舅父大人一再来书催促,说是荆州不久恐将有变,所以才未雨绸缪,让徒儿早日返程。”
“荆州……难道说,曹操准备对荆州动手了?”
“暂时还没有,不过从舅父信中的意思来看,应该也快了。”
“原来如此……”
张任久久沉吟着,目光扫过一旁的张表,心头不由涌起了些许忐忑。他本来就不是那种是非不分之人,适才出语不忿,也不过只是护犊心切,并非有意想让张表难堪,此时听得寇封这么说,心头那口气瞬间也消了大半,再看张表时,方才觉得自己之前的语气有些重了,当下便吩咐下去,让人准备好酒款待张表,算是弥补刚才的失礼。
而张表一来碍于自己身份比较尴尬,二来也担心出来的时间太长被人察觉,并没有在张府久坐,匆匆饮过两盏后,便告辞离去了。
书房中,只剩下师徒二人相对而坐,叙些闲话,不知不觉,更鼓已经响了三次。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只有窸窸窣窣的虫吟不时从院子里的草丛中传来。
天空中孤悬这一轮皎洁的明月,稀稀疏疏的几颗星星点缀在周围,夜风起处,一团乌云悠悠飘来,遮住了清冷的月光,将影子投向大地。
这是师徒二人的第一次对饮,一开始,两人的兴致还都挺高,但到后来,气氛却渐渐变得沉闷起来。
“你真的不再多留几日?”
张任端起酒盏,仰头一饮而尽,然后静静的注视着寇封,一如往常威严的目光中,此时却隐隐透出了一丝不舍。
寇封浅笑着摇头道:“不了,在这边呆了半年,也该回去了。再过不久就要入冬了,我可不想顶风冒雪的赶路。”
“那回去之后,有什么打算吗?”
寇封端起酒盏,放到嘴边,却迟迟没喝,似乎在思索些什么,然后他又轻轻放下酒盏,迎着张任的目光,笑了。
“与其说打算,徒儿觉得,倒不如说是理想。”
“哦?”张任剑眉一挑,饶有兴致的笑道,“那为师倒要听听,你所说的理想是什么?”
寇封眼中精光一闪,慨然道:“徒儿以为,男儿生逢乱世,当提七尺之剑,立不世之功,方能不枉此生!”
“呵呵,好志向!”张任略微愣了愣,然后微笑着拍了拍寇封的肩膀,“你能有此志向,也不负为师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了。”
张任说着,忽然又悠悠叹息了一声,接着道:“只是可惜啊,如今曹操在北,拥众百万以窥四方,诸侯莫能与敌,只怕天下一统之日已经不远。你便是胸有大志,只怕也没有那个机会了!”
张任这一声叹息,既是为寇封感到惋惜,也未尝不是对自己半生经历的感慨。这十余年来,益州相对安定,作为他人眼里的蜀中名将,他倒有大半岁月都赋闲在家,虽有高位尊宠加身,但对于一名纯粹的武将来说,却无异于一种折磨。
“师父不须感叹。”寇封和张任相处了这么长一段时间,对自家师父的心思自然看得通透,一边为他添酒,一边笑道:“天道变易,运数难寻,乱世之中英雄辈出,谁又知道曹操会不会是下一个袁绍呢?”
当年在官渡之战前夕,袁绍坐拥四州之地,兵强马壮,实力冠绝诸侯,风头与如今的曹操一般无二。当时也有不少人认为,袁绍将是终结乱世之人,结果谁都没有料到,袁绍一战败北之后,却从此一蹶不振,含恨而终。树倒猢狲散,数年时间,袁氏庞大的家底就被他那几个败家儿子赔了个精光!
张任却有些不以为然,浅笑道:“你啊,看事情的眼光还是太简单了,曹操这人,可不是袁绍能比的。”
寇封也笑了:“师父说的是,曹操当然不是袁绍可比,不过当今之世,能与之抗衡之人却并非没有,此时议论天命归属,只怕还为时尚早。”
历史上,赤壁之战可是确确实实的发生了的,虽然后世的史学家们对这一战中曹操的损失究竟有多大还存在颇多争议,但有一个事实却始终不容置疑,那就是此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大格局,彻底终结了曹操一统天下的梦想。
在寇封看来,一个属于英雄的时代,注定不会过早的谢幕,所以每当这种时候,总有一些惊才绝艳的人物能够只手补天、逆转乾坤。如今,命运又在冥冥中为这个时代增加了自己这个变数,历史的车轮究竟会朝哪个方向前进,又有谁能说得清楚呢?
“能抗衡曹操之人?”
张任当然不知道历史上发生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