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1/2)
这一战,是决定明朝三边和河套部落的关键性一战。
结果插汉部贪功冒进,误入明军包围圈,五千铁骑最后收拢的只有不足两千人,其余要么被明军杀死,要么被明军俘虏。
这还不是最让林丹汗头疼的,让他感到肉疼的那批被焚烧的钱粮,足足有上万石,这可是插汉部过冬的保障啊。
不过好在,南线的左翼三万户大总管,闻讯之后,以主力一万多铁骑,护送这搜刮得来的两万多石杂粮和一千一百头牲畜,并劫掠得来的七千多明朝地方农民,开始向沙井口转移。
洪承畴虽然在决战中获胜,但是由于蒙古鞑子的拼死反击,也损失了大约四百名骑兵和两三千的步军,主力已经伤筋动骨,加上各地的蒙古鞑子都开始想沙井汇集,所以他也不敢逼迫过甚。
在蒙古军队的南边,他亲率一支一千多人的骑兵和八千步军主力精锐,远远吊在后头,采取行军似的送别,逼迫剩余的蒙古鞑子向沙井等地撤退。
而在蒙古军队的北边,则是宁夏镇三个卫凑集起来的八百骑兵和六千步军主力,同时监视林丹汗所率的另一只七千骑兵的主力。
林丹汗明白,明军这是用绝对的主力压迫上来,一旦被咬住了尾巴,便很难再挣脱了。
虽然蒙古男人都是天生的马背上的战士,但是林丹汗却不愿意和汉人朝廷军队死拼,因为他的部族从察哈尔西迁之后,就只剩下不到二十万人,即使吞并了河套八部,也只有四五十万人。
一次能够出动的主力精锐,也全在这里了,死一个就少一个,而明王朝的人力资源几乎是无穷无尽的,拼下去是不划算,加上他东拼西凑得来的数万石粮食和十几万的银子财物补充。今年应该能够勉强支撑下去了。
所以在明军送别似的行军中,他带着南北两只蒙古军队,快速的经过沙井,撤退到关外。同时下令,在西起宁夏,东到榆林的数百里长城外的十万蒙古骑兵,全部后撤,回归河套。
就此。河套蒙古部落和陕西三边的战事,才告一段落,可任谁都知道,这只是暂时的休战。
因为天气越来越冷,北边的居住环境十分恶劣,夏秋之际,河套的草原不茂盛,就无法为牛羊储存过冬的粮食,失去了肥硕的牛羊,那么蒙古鞑子势必继续南下抢劫粮草。这是一个死循环,不以外力而改变。
不过历史在这一刻有着惊人的巧合,无论是撤退途中的林丹汗,还是目送蒙古军队出关的三边总督洪承畴,都不会知道,他们在来年,再也没有交手的资格了。
东边的建奴,取得了大凌河之战的胜利后,初步建立了在辽东的绝对霸权,但是他们发现。仅凭自己的实力,几乎无法撼动明王朝的统治,要战胜这个庞然大物,就必须要拉拢足够多的盟友。
凭借不到五万的八旗将士。是根本不足以平定天下的,而女真人最好的盟友,则是蒙古的骑兵和朝鲜的步军,还有汉人投诚的部队。
所以在沈阳称汗的黄台吉,将目光盯上了蒙古诸部,而现在。他最大的竞争对手,便是蒙古末代大汉林丹汗,只要打败了他,就能拥有蒙古部落的效忠,从而达成在东北和西北同时威胁明王朝,也不必在经山海关入关,可以随时从千里长城外的隘口入关了。
而洪承畴,此刻也不知道,他最大的对手李璟,压根就没打算在正面战场上和他决战,而是通过逼迫明王朝受降的三个王爵来对付他,而乞活军的信使,此刻早就奔驰在山西到北京的道路上。
他们带去了明王朝秦王,肃王,韩王殿下的死讯,以及出兵陕西平乱的消息,相信刻薄寡恩的崇祯帝,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到时候,被锦衣卫关押的洪承畴,注定走不到北京了。
“各部,要迅速扩充实力,缴获的粮草,除开保障大军今年的开销之外,要竭力救济地方的农民,对于不肯合作的大族,要处以极刑,用以震慑其他的小人。”
李璟拿着手头的战报,是丝毫不担心,即便三边主力精锐南下,又能如何,自己现在光在陕西地界,就拥有正兵营十九个,总兵力两万多人,而各地新编的独立都,也有七十余个,约两万人。
说句不好听的,就这些从大族和官府的粮仓中查抄出来的银子和粮食,就足以招募起一支数十万的大军出来,哪怕用人命去堆,也能把三边的主力耗死,而现在的朝廷,压根就没有余力来对付自己。
天策卫已经彻底打入了明王朝内部,倚靠着魏小宝昔日留下来的暗线,很快就把朝廷的动向传递回来,知己知彼之后,李璟就让人上了一封书信,信中不仅将陕西变乱的内幕消息传递到北京,还恐吓朝廷言贼军已经有三四十万之众,占据各地州府。
要求朝廷派兵将增援,不然陕西的乱局,就要席卷天下了。
这样,又一日三报,反正挨着的军镇,都有他派出去的信使,一个劲的叫苦,银子,粮食,兵器,战马,反正能要的东西,他都要,不给就给战败的战报。
若是给点,就发战胜的战报,反正当初他砍下的贼寇头颅不少,冬天又到了,储存起来也不怕生出瘟疫,故而是毫不担心,至于神一魁这些人,如今都成了丧家之犬,躲在深山老林里不敢露头。
不过在家乡分土分地的诱惑下,这些跟着他们逃入山神老林的贼寇,都起了别样的心思,毕竟谁人不想继续活下去啊。
对于这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