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文化散文(2/2)
。原因是青年人容易被感动,一听见高喊的口号,便热血沸腾。
沈丛文说郭沫偌在创作有天赋,只适合写檄文类的文章,喊喊口号。
这个观点应该是客观的。
后世的文人往往学了郭沫偌的套路,专心修炼外功,而忘记了精修内功。
林子轩写这类散文不是为了出名,而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专注,所以煽情就煽情吧,只要能起到效果就好,不必去管别人如何评价。
对此他已经习惯了,早前就有人批评他文笔差,也没见损失什么。
就这样,《莫高窟》这篇文化散文发表在《申报》的副刊上,把敦煌莫高窟遭受的文化劫难展现在世人面前。
林子轩用这句话作为结尾。
“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状态提示: 第三百二十五章 文化散文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