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有个交情(1/2)
数学院人员大量流失的现实毕竟无法扭转,老张也没有无聊到为了百几十个人就痛心疾首,至多就是内心略微纠结一下,喝点酒微微一醉,也就作罢,算是过去了。
酒醒之后比较庆幸的,就是没有干出什么人马合一的事情来。
老张寻思着自己也不是“黑风骝”的对手……
一早醒来的时候,张辽瞪着一双豆豆眼:“阿耶,酒是甚滋味?”
“叫你阿娘拿点酒过来,老夫要醒酒。”
醒酒的最好方式,就是再来一杯。
银楚一脸笑意地来了屋中,守着他柔声道:“阿哥真是个厚道人,为了几个玩弄算术的,还这般上心。那些称宗道祖的,哪里有管徒子徒孙的,不都是顾着道统大业去了?”
“头发长见识短,你懂个鸟。”
喝了一点温热米汤,就着咸菜和烤制的鱼干,老张整个人都舒服多了,“老子几十年都没喝醉过了。”
“好好好,妾是妇人,便是如阿哥所言头发长见识短吧。只是当年突厥大小可汗在世,也不见如何顾着亲信智囊,阿哥这般活法,妾看着都累。”
“你吃过早饭了?哪来恁多气力废话?”
银楚早就养了一身的好脾气,美滋滋地笑道,“难得见阿哥这般模样,岂不快活?”
“你……”
突厥小母马从来都是嚣张的。
见老张去了心思斗嘴,银楚这才道:“今年西军上番,妾有几个老家弟兄想要谋个好去处,阿哥帮忙递个人情过去,房相也好,马周那老憨也罢,写个条子呗。”
“又到西军上番了啊,这几年西军去了散、散了聚,大兵换了好几茬,也难为三郎还能主持局面。”
“西军又不是寻常边军,可不是将死兵散的乌合之众。”
西军雄壮又别致,这是诸边大军都是有深刻认识的。寻常边军,倘若到了不能适应的地方,可能会水土不服然后战斗力锐减。
但西军确实别致,他们会尽可能地改造自己,去适应当地的环境气候以及人文社会,可能无法发挥出原本的全盛实力,但终究还是强军面貌示人。再加上但凡从西军出来的大兵,都是识字的,这就极为难能可贵。
要知道,这几年进入西军的大兵,往往都是文盲。但一个文盲经过几年“戍边”,不但军事技能极强,还有不错的文化技能,这就是相当震撼。
按照汉朝标准,程处弼是典型的“出将入相”合格。
可惜,贞观朝没有“相”,只有“孛相”。
所谓“孛相”,就是江东游戏玩耍的意思,有的地方口音差一点,会说“白相”,但苏州一贯以来的调门,便是“孛相”。
因为张德、虞世南、陆德明的缘故,这种戏谑调侃的方言俚语,在朝野中也多有使唤。
被调侃最多的,就是马周这个当朝相公。
“西军上番,总归还是去京畿,你老家弟兄是带蕃骑的还是带步卒的?”
整个西军中,能够以“蛮夷”身份带精骑的,只有安菩一个人。而且还是国朝正牌序列的校尉,换个将官头衔,也是不远的事情。阿史德氏虽然投诚非常彻底,但想要和安菩一个档次,难度系数不小。
因为从甘凉开始,就有大量的“义从”自发或者被自发前往西域,蕃地大小诸国诸邦诸部,因为吐谷浑和吐蕃的先后覆灭,都有非常混乱但又相当清晰的翻身路线。
北线自然是和“党项义从”一样,走的是国朝内部攀关系。南线就有点七拐八拐的意思,主要是李淳风那神棍的操作。但李淳风不是寻常神棍,他手中是有圣旨的,而且还有空白圣旨,这个相当牛逼,几乎一页圣旨就能改变几十万族群的生存条件。
蕃骑,就是针对北天竺至东女国,这一块极为广袤高原上所有族群“义从”的统称。
步兵是不会从他们中选拔的,身材差距太大。别说西军,就是敦煌宫的卫戍部队,重步兵的身材都是精挑细选,贞观朝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之后,“贞观后”的成年男丁,某些地区因为营养摄入较高,体型普遍“威武”。
不论幽冀、登莱、苏杭、广交,都有这个情况。
而西军作为尖刀和攻城锤,西军步兵的披甲率是百分之百,近战负重相对较高的情况下,耐力又相对较强。
因为生存环境和营养摄入,天然偏科的北天竺至东女国这一线地区族群,即便有步兵集团,往往也是人们认知中的“炮灰”……或者说“鼎灰”。
李淳风这个神棍能够在这个广大地区呼风唤雨,可不仅仅是装神弄鬼以及嘴皮子溜,也不仅仅是糖水罐头实在是广受好评,还包括他多年以来积攒的大量能够从事高原作战的精锐步兵。
这些步兵,往往都是选择退役,又留在西域的西军老卒,凶悍程度不言而喻。前几年李淳风这个妖道动不动就灭国灭城,其实动用的“天兵天将”,往往也就是两三百西军老卒。
而全程围观的杂胡大军,可能会有几万甚至十几万。
所以,抛开西军正军序列,能够带着蕃骑打仗,也不算是资历很差或者关系不行。往往带蕃骑的骑兵将校,可能背后也有国公级大牛撑腰,似阿史德银楚这种瀚海公主的顶级大贵族,也不在少数。
“带甚个步卒,带蕃骑的。”
银楚有些兴致缺缺地聊着,望了张德一眼,“他们也是怕去河中打仗,毕竟遇上阿史那氏,西军从来都是往死里撵。再有,王叔这出身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