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红袖添香夜读书(1/4)
张超开始执行了那个希望书院的学制之后,马上开始编纂关于希望书院的教材。而这个希望书院在张超对未来计划将会组成一个连锁书院,相当于遍布全国的书院。而每一个州也不过是一到三所学校,而如果后世的一个城市只有三所小学,那可真的是笑掉了大牙。不过在这里,条件也就是这样了,不但人口少,并且经济压力也不小。因为这个希望书院主要来源于各地商人的捐助,所以不要指望能够有多少学校。想要开办到全国,一个城市三所小学也都是不错了。至于那个中学,也就是每一个道一所,也就是一个省一所了。不过按照张超规划出来的淘汰率,再加上这个时代没有什么九年义务教育,能够走到高中的学生不过是二十分之一以内。
不是张超不想弄义务教育,他巴不得明天也就弄一个义务教育出来,这样士族不出五年也都要完蛋。可是经济条件不允许,目前的生产力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的条件,所以这样也都是让张超无法能使用义务教育的方法推翻士族。
“经济基础,还是经济基础问题。而经济基础的根基是生产力,如果无法提高生产力,那恐怕根本无法能够让历史进程。看来,还是有些为难,看来我还是要想办法促进一下生产力,如果不能促进生产力,那我是不可能发展生产力的。发明曲辕犁,或者是改善一下农具,再或者是去美洲弄几个红薯回来?呸!”
张超想了几个关于很多穿越提高粮食产量的方法,比如说什么发明曲辕犁,这个可以做。改善一下农具,也可以做。至于去美洲把红薯弄回来,这个也就是想想罢了。如果发展生产力那么简单,那人类早就实现共.产主义了。哪怕有了红薯,哪怕生产力提高了很多,并不意味着这些粮食都能够分发到每一个百姓头上。要知道当年二十世纪时候的金融危机的时候。全世界有人饥饿要饿死,可是却同时有大量的物资被销毁。那些资本家可是宁可毁了也都不会给穷人的,所以指望弄出红薯,然后也就可以长久安宁了?这个不可能。因为哪怕弄出了红薯,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士族大量获得粮食,然后平民百姓还是该饿死的还是饿死。
至于把红薯交给皇帝,然后让皇帝发给百姓,这个简直是愚蠢之极。人类的贪心都是欲壑难填的。那些富贵的人宁可把粮食都弄得发霉了,也都不愿意给百姓。而皇帝也都不例外,哪怕他们有了足够的粮食,他们也都不会轻易给百姓,尤其是那些贫苦百姓的。虽然有少部分英明的皇帝会这么做,可是绝大部分皇帝都是“傻鸟”,宁可把粮食留在仓库里面把百姓逼迫造反了,也都不愿意开仓放粮,最后便宜的都是那些硕鼠们。当年隋朝的粮食到了唐朝贞观时期末年都没有吃完,可是隋朝时期居然没有选择开仓放粮来救济百姓。可想而知那些皇帝还有官员怎么的残酷无情。在他们眼里面百姓都是贱命,还没有自己的粮食值钱。在他们的财富和百姓的生命面前,他们宁可选择饿死百姓把自己的粮食弄到发霉也都不会愿意拿出来救急百姓,哪怕有也只是极少部分。所以利益是自己争取来的,不是靠着别人施舍过来的。那些穿越到唐朝什么红薯什么改善农具,那些都不能够解决问题。如果百姓的受教育率不高,那他们也都不可能主动维护自己的利益。哪怕拿出了高产的粮食,那最后百姓只是勉强能够温饱而已,所以没有意思的。想要真正的改变,那必须要普及教育率。让百姓都学会为自己争取自己应该获得的利益。
如果百姓愚昧无知,那哪怕有了高产的粮食,那也都无法把这个实惠落到百姓头上。所以张超要实现发展普及教育,可是却同时要实现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只是为了普及教育做基础。接下来真正依靠的还是百姓自己的争取利益,自己为自己争取利益才是能够真正获得利益的。如果你指望那些既得利益者自己改变,那张超可以用一个资深改革家的经验来保证,让那些既得利益者主动改变,那可是比登天还难。既得利益者可以转化,也就是让他们意识到改革比不改革利益更大。而可以团结一部分愿意改变的既得利益者,那也是要主动去劝说他们的。可是没有在外力的逼迫下,任何既得利益者都不会主动选择改变,毕竟人都是有惰性的,除非要么被迫,要么也就是看到了更大利益,不是不会改变自己长年累月的习惯的。
“张御史,香没有了!”一个女人的声音说道。
张超这才反应过来,然后说;“雨露小姐,还是麻烦你帮我换一炷香,我这个也算是红袖添香了!”
“你还是称呼我雨露小姐,如此客气?我和你认识三年了,甚至我们很多夫妻该做的事情也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也都做了,你还如此客气?”杜雨露问道。
张超这三年以来,和杜雨露做了很多夫妻才做的事情,可是他们的关系却非常的复杂。虽然杜雨露目前跟着张超,可是他们一直都是成人对方是自己的伴侣,而不是夫妻。他们其实虽然夫妻才有的亲密关系也都有了,可是却没有太多的“真感情”。虽然张超也都经常在杜雨露身上解决自己的生理需要,可是却从来不承认她是自己的妻子,只是自己的伴侣而已。也都没有到唐朝的婚姻登记的地方去登记,所以他们严格来说只是同居关系罢了。不过,三年多的相处下来,也都算是非常的熟悉了。而每天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