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来自那木济勒的挑衅 10.01(1/2)
伊凡是第十天离开的伊尔库茨克回到的王庭,这些天三人还是如同刚刚来到贝尔加那般同时睡在一张床上,但是时隔三年,此时的伊凡已不是当年那个小小的伯爵,而狄安娜也不是那个令伊凡迷恋的御姐。
人还是那个人,但是身份不同、地位不一样造成的感觉也不同,虽然表面上很亲密,但是狄安娜能够察觉到伊凡对她的疏远。
为普加乔夫、马尔基安等人授衔的时候,狄安娜也在场,但是她感觉自己好像脱离这个世界一样,孤零零的站在那,虽然她的旁边有很多人。
伊凡授衔的事情好像预示着什么,无论是乌里雅苏台地区还是贝尔加的军人都蠢蠢欲动,一切好像都在为什么坐着准备。
没有人知道训练营的事情让伊凡把内心的一个计划押后,因为他不敢保证在战争爆发时自己能够获得胜利,毕竟……他的手中没有火炮、没有子弹、没有……决胜的信心。
离开前伊凡吩咐普加乔夫等人督促这军工厂事宜,和教育相比军工厂的事情更为重要,毕竟军队才是一个国家、一个势力能够立足的基本。
伊凡曾经保障过叶卡杰琳娜二世一日为君,贝尔加的军队就不会逾越一步,之所以如此的准备并不是针对俄罗斯帝国而是哈萨克地区。
乌里雅苏台汗国的目光同样在那里,但是训练营的事情把伊凡的计划打断,他只能等军工厂建立起来之后再作打算。
可以说这一次伊凡是下了一招臭棋,无论是俄罗斯帝国还是满清帝国都因为立国、授衔的事情开始戒备伊凡,甚至在叶卡杰琳娜二世的默许下保罗的势力开始进入到西伯利亚地区,如今的西伯利亚远东军区再增添两个步兵师。
而这两个步兵师的师长就是保罗的人,并且还是他的嫡系,计算上远东军区本身的那一个师,现在两万多俄罗斯正规军在贝尔加的旁边虎视眈眈。
以前伊凡在贝尔加西面私自开采的矿坑已经被远东军区接管,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警告,如果伊凡再做出什么出格的行为,那么也许战争不可避免。
两万多士兵是小事情,真正让伊凡忌讳的是俄罗斯帝国那几十万的正规军,这可不是满清的士兵,这些东欧的大胡子们悍不畏死,尤其是喝酒之后。
因为从伊尔库茨克直通乌里雅苏台王庭的铁路还没有开通,所以想要回到王庭伊凡只能按照伊尔库茨克——切列姆霍沃——右王庭——王庭的路线。
从伊尔库茨克到切列姆霍沃乘坐火车需要半天的时间,到右王庭需要四天再到王庭需要大约三天的时间,也就是说这一趟光是赶路来回就需要半个月。
1793年12月初,七个月的时间无论是乌里雅苏台汗国还是贝尔加行省改变都非常大,春季变成冬季自然不必多说,主要的是经济上的变化。
大量的人口补充到急需人口的贝尔加行省,此时而贝尔加人口已经突破三十万大关,因为输送人口的缘故乌里雅苏台的人口到是没有怎么增长。
伊凡的两个势力总人口加起来已经有百万之多,这如果放在欧洲已经是中型国家的标准,即便是在满清帝国的眼中也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10:1的比例,这在18世纪末而言并不是很高,一战时期的军民比例和此时相差不多,甚至还要超出,毕竟那时人口约六亿而参与的将士却足足有六千五百万。
说起来最悲哀的当属华夏,因为太平军起事前(咸丰年间)全国有人口4.36亿,后不断下滑到2.5596亿(同治5年),1898年(光绪24年)时人口才回升到3.1972亿。
贝尔加行省的学校已经开始建设,其中贝尔加皇家军事学院已经开始正式开课,大量贝尔加、乌里雅苏台的基层、中层军官来到贝尔加皇家军事学院培训。
因为军队扩张很厉害的缘故,这导致很多的士兵都是临时征召起来的,他们的忠心问题都得不到保障,这也是为什么伊凡急着让这些人去培训的原因。
开课的不仅仅是军事学院,其余学院也纷纷开课,只是因为学校还没有建设完成的缘故,他们的条件稍微艰苦一些。
军工厂已经建成并且第一批毛瑟枪已经制造出来,伊凡为它命名为毛瑟1793,毛瑟代表什么自然不必多说,而1793则是它诞生的年份。
军工厂采用的是流水线方法,并且大部分都是原始机床在工作,枪支的锻造速度已经达到日产六百,如果双班倒可以达到一千。
正是因为军队的催促,因此四个月的事件军工厂已经完成十万毛瑟1793的制作,只是子弹方面有些欠缺而已。
同时火炮军工厂也做出两个团的加农炮(一个团60门),这些野战重型加农炮相比较现在的火炮射程要远五分之一,射速也要快很多,精准度更不用多说。
不过炮兵科的学员们还需要半年的时间才能够毕业,并且即便是毕业只是合格炮兵而已,只有那些学满三年的才可以称之为优秀的炮兵。
一门火炮需要五个人来操作,迫击炮需要士兵的数量少一些,只是迫击炮在现在看来用处并没有加农炮大,尤其是伊凡的下一个敌对目标是草原上生活的哈萨克地区牧民。
学校、军工厂的任务都已经完成,通往港口的道路也在修建当中,港口被命名为马佳丹,无形之中历史再一次回到原点,当然这只是一个巧合的名字和港口位置而已。
贝尔加军事学院的海军正在训练中,不过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