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孟巧君(1/2)
徐氏又是一惊了,芦花州的北边,是天水州,再往北,可就是崇山峻岭没有人烟之地,这些人明显不是从天水州来的,更不可能是从没有人烟之地而来,那么她们口中的北边儿,其实是相对于整个西南来说的,那就应该是来自东北方向,允州?还是封州?再往北……那可就是京城了。
想到这里,徐氏蓦然脸色一变,惊疑道:“弟妹,你的意思是,她们是来自江南的世家,且族中有子弟在京中为官?”
如果这个猜测是真的,那么这家人必须结交,不仅是因为对方是底蕴深厚的世家,更因为,她们朝中有人。孟太守官至一府之长,这已经是孟氏一族能做到的极限,再想往上,要么,朝中有人赏识,要么,孟太守能力逆天、功勋卓著,显然,后者不可能,孟太守算得是清明有为之官,可与能力逆天、功勋卓著八字相比,还差得太远,那么唯有前者这一条路可走,可是,孟氏一族势力名望都只在芦花州,远远达不到入朝的地步,天下能官干吏那么多,什么时候朝中阁老的目光才会投向孟太守?
孟氏一族,不缺钱,不缺人,就差一条路子,一个搭线人。
对徐氏的话,孟母不置可否,缓缓放下茶盏,道:“是与不是,我也不知,三侄女儿一向聪明,就看她能不能从齐家娘子嘴里问出点什么来,齐家娘子年少,也许会有失言的时候也说不准。嫂嫂,只不知,我问你借人,你到底舍不舍得呢?”
“舍,弟妹你亲来借人,哪有不舍的。”徐氏也是有魄力的人,双手一握一松,面上已透出浓浓的笑意,“弟妹,不管这事最后如何,我都记你的好。”
孟母笑了,道:“那就约了明日,那边我都说好了,让巧君侄女直接去接齐家娘子。”
说着,也不久坐,便告辞了。徐氏也不留她,亲自送她出了二门,这才回转,直接去了女儿孟巧君的闺楼。
孟巧君正在跟绣娘学做活儿,见徐氏突然来了,连忙上前见礼,徐氏拉起她,直接就把今日的事情说了。
这位太守嫡女虽只有十三岁,但生就的惠质兰心,绝顶聪明,稍一思量就明白了徐氏的意思。
“母亲放心,女儿一定不让您失望。”
徐氏对自己的女儿也信心十足,整个黔安,不,放眼整个芦花州,自己的女儿虽然不是生得最美的,但绝对是最聪慧的。
次日一早,孟巧君就坐了车前往孟家宅院,车到门前的时候,齐纨也刚好打扮停当,听说孟巧君来了,连忙让人请进来,两个年纪相仿的少女,就在孟家宅院的花厅里初见。
“齐二。”
“孟三。”
互相见礼,自报家门,而后都有些意外对方的干脆爽利,不由抬头互视一眼,又同时微微一笑。
“巧君是我的小字。”孟巧君先开口道。
齐纨笑道:“我的小字是怀愉。”
世家女子,通常情况下及笄时方才取字,但也不是没有例外,若是还未及笄就已订亲,家中长辈一般都会提前给她取字,孟巧君就是这种情况,当然,齐纨就是另一种特殊情况了。
孟巧君不知实情,只道齐纨也已订了亲事,并不奇怪她有字,反倒是眼前一亮,赞道:“好听,比我的好。我比你稍长些,就唤你怀愉妹妹,可好?”
“小妹见过巧君姐姐。”
二人再次叙过姐妹之礼,这才又相视一笑,倒是有些一见如故的味道。
“我是小辈,初登门,该向长者问安。”孟巧君笑道。
齐纨正要说话,这时许沙氏自外头进来,施了一礼,道:“九太族公听闻孟娘子到了,十分高兴,只是昨夜不曾睡好,身子困乏,不得精神,就不相见了,九太族公说,今日还请孟娘子多照应我家娘子。”
说着,许沙氏就递上一只锦匣,显然,是送给孟巧君的。
“既然长者乏了,巧君就在这里遥祝长者如意安康,请长者放心,巧君一定会让怀愉妹妹宾至如归。”
孟巧君大大方方收了锦匣,递给侍立在身后的女婢,又从女婢手中同样取过一只锦匣,送到齐纨面前,笑道:“这是家母送给长者和妹妹的。”
齐纨微微一笑,示意金兰上前收了,才道:“巧君姐姐,我初至黔安,不知何处热闹,今日行程,全由姐姐做主。”
“你既这样说了,我也不与你客气,走。”
孟家的马车在黔安城中穿街走巷,约摸行了半个时辰,停了下来。
“到了,怀愉妹妹,请。”
孟巧君是主,齐纨是客,自然是客人先下车。
“娘子,戴上帷帽。”鱼肠拿着一顶垂纱帷帽过来。
孟巧君顿时一呆,她身后的女婢连忙上前,吃惊道:“齐娘子是打南边的来的吧,咱们这里,不时兴戴帷帽。”
西南相对于整个大周来说,地处边陲,原就是化外之地,后来依附了中原王朝,渐渐也学了中原王朝的礼乐,但相对而言,在礼教上并没有中原王朝内部那么严格,若是在江南、关中、江东、河中、鲁南那等地方,女子出门不戴帷帽,是十分失礼的行为,寒门小户出身的女子或是不在意,但世家女子绝不为之,但在西南,尤其是富庶的芦花州,就完全没有这样的习俗。当然,这也与西南常年湿热的气候有关,帷帽密不透风,若出门戴着它,闷都能闷死那些身娇体弱的千金贵女。
孟巧君自然知道中原有这样的礼俗,不过知道是一回事,西南没有这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