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战争之益(1/2)
战争不是比赛,讲究公平公正公开,战争就是为了胜利,想法设法的为自己谋取胜利,谋取利益。
于是夏鸿升笑着摇了摇头,说道:“魏大人,您读过圣人之书,听过先贤之言,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知道君子喻于义而小人反是。可那些百姓呢?他们大多数连字都不认识,不晓得什么君子之言小人之行的,不晓得什么圣人先贤的。他们只知道种田可以获得粮食,粮食又能果腹,于是他们便辛勤劳作,种植庄稼。若是没有这饱腹之利,谁又会去事话农桑?——怎么就没见过有人去种植狗尾巴草呢?!利是恒久存在的,是驱使人们做出某些事情某些行为之根本动力。而道义则是对自我的约束。正因为我们深受圣贤教导,懂的君子与小人的道理,所以我们才知道不能见利而忘义。小到百姓辛苦农桑,是因为饱暖之利,大到荡灭突厥,是因为安国之利,这怎的不是一个利字?如今能灭突厥而利百姓,又有何不可?”
“即便如你所言,所利者且先不谈,可战乱纷争又有何利可获?你可知道,一旦朝廷作战,军府男丁召而入伍,青壮劳力充入军中,田地无人耕种,百姓却仍需缴粮纳税,负担更甚,得到了什么好处?反而是战祸越多,百姓越苦,朝廷越穷,天下越乱,又何利之有?!”魏征据理反驳,那副较真的样子一点儿也没有平日里对待夏鸿升时的亲切劲儿了。
夏鸿升也不愿意在这时候妥协。于是又说道:“的确,魏大人说的很对,不良的战争会让国家越来越穷。百姓越来越苦,一如当年隋炀帝三征高丽的战事。可要知道,战争不仅仅只会消耗财富,还同样能够带来无数的财富。咱们就拿突厥人来说吧,突厥人为何会屡屡南下犯我疆界,生杀掠夺?是突厥人闲着没事所以活动身体的么?还不是因为通过南下叩关,突厥人可以得到不少的财富?!劫掠了男丁。回去可以充当奴隶,替他们耕种干活;劫掠了女人。回去可以被他们肆意蹂躏,增加他们的人口;缴获了兵器,回去可以分发给战士,让他们再去劫掠更多的东西回来。突厥南下。战胜了固然可以侵占更多的土地、良田、马匹、人口……就算是战败了,中原之国也会为了彰显圣人恩德,不仅不予以惩罚,反而送其金银牛马,这又获得了一大笔的财富。正是因为南下叩关能够获得如此多的好处,所以突厥人才屡教而不改,草原上人人都愿意作战,愿意去攻打、劫掠大唐,不仅不害怕。还以此为荣,谁能劫掠的多,谁就是勇士。这就是战争给突厥人带来的财富。魏大人何以说战争不能带来利益好处呢?!”
“讲下去,朕想要听听,夏卿如何使我大唐百姓,从攻伐突厥之中获得好处。”这一次没有等魏征开口,李世民便接下了话头,问道。
夏鸿升躬身行了一礼:“是。陛下。突厥人能够掠夺,咱们的军队也能掠夺。战败了突厥。可以掠夺回来大量的牛羊。这些牛羊完全可以分给出征的军户,以其功劳大小,分于不同的数量。等战争完毕,军户们卸甲归田,便可牵回去牛羊数头,牛可以耕田,羊可以果腹,皮可以制作衣物,马可以再上战场。战败了,突厥的土地就也是咱们大唐的了。完全可以迁民过去,只要愿意迁过去,就给他几十头牛,几十头羊,给他几十亩地的,不愁没人愿意去。如此一来,突厥之地全都为我汉民所用,俨然大唐又一道耳,几代人之后,谁还知道这片地上曾经有过一个突厥?根本就没有突厥啦!有的只是大唐的一个道,哪里还会有犯边叩关的事情?”
夏鸿升向太极殿中的一干大臣们朗声继续说道:“那您可能要问我了,那那些突厥人哪里去了?陛下,突厥人屡屡犯关,烧杀抢掠,罪大恶极,且不思悔改,是断然不能放了他们的,不然就是放虎归山。所以这些突厥人咱们不放,百姓不是要服徭役么?开山、修路、采矿、做工、建筑……这些都是需要百姓劳力的地方。突厥人身体强壮,力气大的多,咱们为什么不能用这些突厥俘虏去代替了百姓了徭役?繁重、劳累的徭役交给俘虏去做,百姓只需要做一些不太重的徭役。如此一来,百姓的负担就极大的减轻了啊。百姓富裕了,有田有地有耕牛,还不用服徭役,那就真的安居乐业了,就心满意足了,还会有所怨言么?有了这么些好处,还会反对朝廷的战争么?不会了,百姓从战争中获得了实打实的好处,尝到了甜头,就不会再反对,再抱怨,说不定还会盼望着朝廷再同谁赶紧开战,通力支持朝廷胜利,然后获得了土地分给他们,获得了战俘替他们服徭役
。这样的战争,岂不是越打百姓越轻松,越富裕。百姓富裕了,国家也就富裕了,百姓也同国家更加一心了,这样的国家还会有敌手么?所以就更加容易取得胜利了。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这样的战争才是有意义的战争,才是一个国家应该做到的战争!陛下,内圣外王,圣人教导我们的道德良善与仁义礼智信,是针对咱们自己人的,可对方若是敌人,那便要行那王霸之道啊!”
太极殿里面鸦雀无声,众人都惊愕的看着夏鸿升,他说出来的话实在是太令人震惊了,他们完全没有想到过,战乱居然还能够有如此般往好处的作用。可一时间又觉得夏鸿升说的很有道理,突厥人——不止是突厥人,还有曾经的匈奴人,曾经的铁勒人,曾经在那片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