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兵决、辅政、亲卫、屯田(1/2)
兴平二年十月。
从刘基来到乌程已经两个月了,此时的乌程与当初相比,已经彻底大变样了。高耸的城墙、崭新的屋舍,都在展现着乌程的新生。
而城外数十万亩新开垦的良田,则预示着乌程的明天,必然是一个富庶的鱼米之乡。
乌程郊外,刘基正与诸葛瑾巡视周边。
“乌程安置流民,招募山贼土匪,如今共有民一万两千余人,以四人为一户,合四千户。汉例,两千户为下县,四千户为中县,六千户为上县。万户则可设为郡治。乌程从不毛之地,一跃为中县,全赖主公之德啊。”诸葛瑾恭维道。
刘基一笑,道:“子瑜兄谬赞了,乌程能有今日之功,基可没起什么作用,都是子瑜兄术法高明,治理有方啊。
别的不说,光是子瑜兄布下这皇天后土阵,吸引四方精气汇聚乌程。不但让乌程百姓精神面貌为之一新。
更是长久滋润乌程土地,缓缓改善乌程的地形地貌,这才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啊。”
术法之道博大精深,几乎可以涉及到各个方面。但从总体上来讲,却可以分为两类。一为兵决类,一为辅政类。
兵决者,战于两军阵前,增强己方实力,削弱对方实力。
辅政者,辅佐王者治政,提高产出,增强民力,加强运势。
而诸葛瑾便是天阶辅政术士,这种术士,决计于两阵之前,固然不如周瑜犀利。但若论治理一方,却要比周瑜强上百倍了。
诸葛瑾脸上得意之色一闪即逝,虽然性格沉稳,但能够治理一方,造福百姓,向来便是他最大的愿望。如今愿望得以实现,才华得以施展,便是他也不由一阵得意。
“前几日,主公发下赏武令,不知成效如何?”诸葛瑾道。
赏武令是刘基为了招募武者而下发的一道命令,其目的便是为了组建亲卫军。刘基虽然已经相继任命了张立、凌操、周泰三个亲卫军营正。
还任命了他们的一些亲信做了低阶军官,这是这个时代的常态。作为部队主官,在部队中肯定要有自己的嫡系人马。
这些人,掌控军中精锐士兵,在战时,或为敢死队冲锋陷阵,或为执法队斩杀逃兵。是一支部队真正的核心所在。
至于其他普通士兵,只能算是辅兵罢了。
当然,亲卫军不同于现实部队,由系统士兵充当底层士兵的亲卫军并不会出现逃兵现象。而那些将领只要不出现不轨的行为,系统士兵也不会出现指挥不灵的情况。
但刘基还是遵从了这个俗称约定。
一来,亲卫军本身也需要填充大量的低阶军官。另一方面,若不如此做,也不能让这些将领安心。
但刘基也没有将所有的职务都交给他们,一个营,有正副营正,两个队率,十个伙长,四十个伍长。
其中将一个队率、四个伙长、十五个伍长的职务交给营正安排,营正掌握部队中四成左右的军官,这是一个相对合适的比例。剩下的,则全部从外面招募。
“差不多了,亲卫军中的官职已经招募完全了。剩下的,我准备成立预备军官处,这些军官,按照现役军官的一半俸禄发放。
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训练与指挥屯田兵参与地方建设。等到亲卫军扩大后,他们便可转为正式军官。”刘基道。
赏武令的效果令他很满意,或许是因为刘基在乌程声望甚高的缘故。乌程的武者踊跃参军,仅化气中期的武者,便来了一百多个。
亲卫军稀少的职务根本无法安排所有的武者,但刘基也不准备放他们回去。反正他钱粮甚多,先养起来就是。
再说屯田兵也需要军官,对于屯田兵,刘基是有着大安排的。当前的屯田兵主要是指当初那四千孙军降兵。
当然,只是当前而已,可以预料,以后随着刘基势力的发展,随着战争的增多。他的降兵俘虏会越来越多。
这些士兵他并不准备编入自己的部队。
一方面,因为有系统士兵充当底层士兵,他不需要像那些诸侯一般,大量招收现实劳力从军。
另一方面,他也不想让这些普通人从军,他们的实力远远无法跟武者相比,从军的后果只能是成为炮灰,用大量的死亡去消耗对方武者的实力。
一个民族的根基永远是人,不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是。相对而言,在这个时代,数量比质量更重要。
因为足够的数量,自然会诞生相应的质量。相反,若是只剩几个强者,而没有了下面的百姓。那汉族的亡族灭种之人就真的不远了。
历史上,正是因为三国时期的混战,让大量的普通百姓死亡,才会造成五胡乱华,才会造成汉族的灭种危急。
保护这些不同的百姓,就是延续整个汉族的传承。
但刘基又不能对这些普通劳力放任不管,那会让造成动乱根源。所以,他便准备将这些人全部编入屯田兵。
刘基的屯田兵不同于一般的屯田兵。
一般的屯田兵,其主要责任就是屯田,兼顾作战。如曹操手下的屯田兵,赵云手下的屯田兵等等都是如此。
但刘基手下的屯田兵,则不承担作战任务,主要职责是屯田、城市建设、兴修水利、开矿挖矿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跟后世建国后,新疆的建设兵团类似。
当然,屯田兵并不是永远就是屯田兵了,他们也会定期训练,如果有表现优异的,或是在生产中有立功的。
就会破格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