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天才学员(2/2)
由于上述偏见,中央飞机设计局总设计师尼古拉•;波里卡尔波夫在1933~1934年同时研制了伊-15和伊-16,两种飞机都采用史维佐夫仿美国“旋风”设计的m-25星形气冷9缸775马力发动机,。飞机为木金混合构造,机身肥短,机头粗平。伊-15为鸥形上翼,改进型伊-15比斯则是常规上翼。伊-15最大速度只有360千米/小时,但机动性突出,在1000米高度转一个圈只要8秒钟,1935年曾创造了14575米的世界升限纪录。伊-16是世界上第一架悬臂下单翼、可收放起落架战斗机,1934年被公认是当时世界“最快的战斗机”,时速最大可达460千米/,由于后机身太短,稳定性不好,它需要熟练飞行员操纵。)原本按照阿尔希波夫的意见,是让林俊先上p-5熟悉战斗机的感觉,但林俊表示要先熟悉伊-16。
“他喜欢伊-16就伊-16吧,安德卢普夫同志会让这个年轻人知道战斗机不是运输机,这个年轻人有的苦头吃了。”阿尔希波夫同志有自己的算盘,安德卢普夫同志是学院里最好的飞行教官,在教学方面是出了名的严谨。可我们的院主席同志忽略了一个问题:伊-16还在测验阶段,外界根本还不知道他的存在!这个安德烈怎么就知道这最新式的飞机编号是伊-16?
林俊简明略要的向安德卢普夫询问了伊-16的操纵要点,“安德卢普夫同志,我想驾机升空熟悉飞机,请批准,”
35岁的安德卢普夫被林俊的要求吓了一大跳,因为这批最新式的伊-16是一个多月前才分配到学院的。而且凭自己实际飞行经验感觉,这个型号的稳定并不好,需要优秀飞行员才能熟练操作。而这个安德烈对于战斗机也实在菜鸟了一些。想归想,但他可不想说出得罪这位“苏联英雄”的话:你是菜鸟,飞不了。
“安德烈同志,伊-16很难操作,而且还没有教练型号,我无法带你升空感觉。”安德卢普夫换了一种委婉的说法。
林俊听出了这位教官的潜台词,他也不好意思直接反驳他,“安德烈同志,我只是想熟悉一下伊-16的起降与平飞操纵感,再说我这个”苏联英雄”也是飞出来的,请您放心,我有把握,呵呵”
话里是软中带刺:我是苏联英雄,飞出来的!你阻止我试试!
这下院主席和教官同志都没意见了,只是再三叮嘱要小心。
换上飞行服的林俊发动了飞机,在全场人忐忑不安的眼神注视下升空了。一同起飞的还有一架伊-16,那是驾机伴飞的安德卢普夫。
空中的林俊中规中矩的飞着,感觉着每做一个轻微动作后操纵杆与脚蹬穿来的每一丝感觉,仔细感受着飞机的特性。
飞行帽里的内置式耳机里不时传来地面指挥台阿尔希波夫的声音,听得出来这位党主席是紧张得要命。
二十分钟后,林俊已经将这架飞机的性能摸的七七八八,不再满足这样中规中矩的飞行。当年在空军里他就是个常出格的主,这次也要让下面的人吓一跳了。
再次转弯回到机场上空时,林俊猛一推油门,一拉操纵杆,伊-16呈70度角急速向上爬升,冲上1000米高度后又猛蹬左脚蹬,连续做了10几个快速横滚,紧连一个高速180度转弯,回到指挥塔位置后急速俯冲到150高度,再次大幅度拉起至2000米高度,摇摇机翼绕了个大弯回到机场,稳稳的的降落,整套机动动作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地面人员的反映是一开始的惊呼到最后的鸦雀无声。为什么惊呼?要是这位年轻而又冒失的“苏联英雄”出意外,很多人会倒霉的,而且刚才林俊做出的动作也太剧烈了。
而下面所有人又都是懂门道的,在看全了林俊的动作后都惊讶的说不出话来!那是一套完整的战斗机摆脱后方敌机追击,再反击的动作。而且还附加了一个俯冲轰炸机标准的俯冲轰炸加脱离动作。
一直努力跟在林俊身后的安德卢普夫下飞机后,对阿尔希波夫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他真的是个运输机飞行员吗?”
“他是个天才,看来你没什么可以教他的了。”阿尔希波夫说道。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