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穿越封锁线2(1/3)
第五百二十四章 穿越封锁线2
古罗夫同康斯坦丁-谢尔盖耶维奇-扎斯洛诺夫领导的“定点清除小组”,进入维戈诺先斯科耶湖湖区一带进行斗争已经一个多月,这次是接到游击总队命令,尽最大可能同东北部的红军部队取得联系。
从野战电台里得知合围圈中的德军已经投降,游击总队希望这支最靠近己方大军的小分队能同部队直接联系上——电台能够取得联系,但孔德拉特-谢苗诺维奇-梅利尼克将军希望能找到一条危险性最小的地面通道。
今早游击分队共20人全体开拔,没有带任何牲口:前一周他们在湖区运动时遇到一个难民聚居点,大约100名逃出德军种族灭绝行动的白俄罗斯人自发的聚集在那里——原来有近500人,但冬季的严寒和食物、衣物的短缺只活下来100个皮包骨头的“骷髅”!
游击分队也已经没有牧草和粮食喂养那些骡子,古罗夫和扎斯洛诺夫一合计,干脆宰杀了全部牲口,把这个聚居点做为分队的一处营地。
有了那些骡子肉加上小分队的存量,已经瘦的皮包骨头的难民们能够度过一个难关。等熬过这一段就让难民们向南方转移,只有抵达游击总队驻扎地,难民们才可能彻底摆脱冻饿而死的命运。
气温零下三十度,大地上的积雪已经超过半公尺,如果是一般步行,几乎就是寸步难行!这会同志们都穿着临时制作的雪鞋,分成两队,考前50米距离一个五人小队开道,而古罗夫就是尖兵。
林中不适合滑雪,滑雪器材全背在身上,臃肿的衣物让中尉觉得有些变扭。手里德军的mp40冲锋枪跨在胸前。自己的狙击步枪让后队的队员背着。
所有人都是轻装上阵,连电台都交给难民营地里的电子技师了。所有人只带了三天地给养,背上除了必要的装备外就一个小口袋,其它所有东西都留给难民了。
三天时间,必须穿越封锁线抵达东边。
“中尉,再往前就要出树林了,是一片集体农场的小麦地。”边上一个30来岁的队员靠过来说,这人上个月就带队试图穿越封锁线。原来是铁路工人,对这一带还算比较熟悉。
“有多宽,能不能绕过去。”
古罗夫摘下蒙在脸上的大毛巾做的面罩,一股子冷气是扑面而来,说话都带着一阵阵白烟。带着厚手套的右手往上一举,示意所有人停下。两名侧翼的游击队员立刻对两侧警戒,后面地人聚集过来。
“可以绕,不过要从三四公里以外。”这位叫帕维尔的游击队员索性在雪地上用根树枝做的拐杖比划了一下。
三四公里的路程就得花一个多小时。还会耗费大量体力,不值得,还不如在林区边缘等待天黑。
“大概有500米宽,对面是条小河,有条机耕路沿着小河西边走。紧挨着河,大概是为了收麦子和灌溉方便修的。麦田一直往南边延伸,北边是农庄的居民点,估计有德国人在那。就贴着到通往米拉维德的公路,他们不会错过这个点。”
树枝划了几条道道,“河那头是片缓丘陵,没开垦做麦田,都是林地,一直连到涅斯维日附近,大概长度有20公里。地形起伏很小,就一屁股高。中间连着几条只能过牲口的小路。”
有一座集体大农庄,30年代地机械化生产和连片的平原加上不错的灌溉条件,在白俄罗斯出现了不少这样使用机械化劳作的农庄。虽然比不上乌克兰大平原上农田麦田的一望无际,但这会也成了杠在小分队面前一个个“开阔地”。
不过眼前这个一大片农田显然不是“早期苏联集体农庄化”地产物,按照帕维尔的说法,也就是39年解放西白俄罗斯后,在原来的农村基础上在40年扩建改革后形成的。
这会扎斯洛诺夫也已经到边上,对着雪地上那个当作涅斯维日划出来地点说:“去年春天我到过那。德国人这会一定已经把它当做一个非常坚固的防御要塞。我们就是过了眼前那片开阔地。到了涅斯维日城外还得再小心行动。”
“那地方很特别?”
古罗夫问。
“有拉济维乌家族在十六世纪就兴建一直拥有的一个综合性建筑群,直至三九年。整个建筑群包括城堡、基督圣体陵墓和教堂。周边建筑还有一大群。城堡是个十幢相互连接的建筑群,据说宫殿和那个基督圣体教堂是整个中欧和我们的建筑发展重要的原型。富丽堂皇,非常精美;当然,也很坚固。如果有一个营的步兵部队驻守城堡,不用重炮的话,估计短时间内两个团都很难攻下来。”
如此一个历史文化建筑要地,德国人显然会好好利用,更不用说边上地城市——红军要夺回这里,不大可能简单的用重炮把整个建筑群轰个稀巴烂,也就是说德国人会在那个点附近部署重兵!
古罗夫这下隐约记起似乎在儿时教科书里读过关于拉济维乌家族的介绍,那是一个在建筑和艺术上享有很高地位的家族,不过在这会,一切旧制度下的荣耀都如同烟云一般灰飞烟灭,只留下那片会给自己造成麻烦的建筑群。
看了看时间,还有一个小时天就黑了,而时间才下午2点刚过。入夜后适于隐蔽,但气温会急剧下降,麻烦更大。
“最好在入夜前通过前面的开阔地,不然没时间进入林子纵深布置营地。”古罗夫和扎斯洛诺夫一商量后就做了决定,中尉先带人靠前观察。
就一百多米就是林子边缘,麦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