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舌尖上的唐州(1/2)
“舌尖上的唐州?”潘耀文觉得这个名字倒是有点意思:“有什么寓意吗?”
“一句两句讲不清楚,这样吧,回头我把草案发给您,您先看看合不合适,总不能太儿戏了。”宁越回道
潘耀文听了这话心中略宽,他最怕宁越敷衍他,随便给他个节目还人情。
这节目宁越只担任监制,监制这份活儿,说白了就是参谋,你要上心呢,就是个参谋长,要是不上心,那就是个狗头军师。
到时候就算节目做的不好,宁越也可以借口是长安电视台的制作水平不行,潘耀文还没法反驳。
但是宁越现在的态度让潘耀文颇为满意,看来他是有备而来的,草案都准备好了。
宁越的效率很高,挂掉电话就把草案传给潘耀文了。
当然了,这个方案也是注册了版权的,宁越不是傻子。
潘耀文虽然挺满意宁越的态度,但对这个草案本身却不是特别重视。
他不是信不过宁越,而是对纪录片不感冒。
纪录片这东西,长安电视台作为唐州官方电视台,早就已经玩烂了。
这玩意儿不同于选秀,宁越如果出选秀的话,那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潘耀文立刻就会把它捧成王牌节目。
纪录片?这年头哪儿还有人爱看这玩意儿?
潘耀文本身对纪录片也不是很懂,就把宁越的草案交给了台里一个老资格的纪录片导演,让他和他的业内同行先看一看,给个意见,然后潘耀文再做决定。
那位老资格给的评价是:不知所谓!
这只是总评价,老资格还给出了一份分析报告,从各个方面批判了这个节目。
总结起来,就是说这个节目不够伟光正。主题太狭窄,不符合长安电视台的身份定位,倒像是三流电视台做的猎奇节目。
潘耀文很是一愣,他本以为宁越做的节目,再怎么说也是有几分水平的,没想到老资格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宁越给的草案略粗糙了一点,有些细节描述得也不是很清楚,毕竟这是他临时赶出来的,还没有修改。
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舌尖上的唐州》从结构上看有些不伦不类。
本身纪录片的风格是偏厚重的。优点是大气、缺点是沉闷。
而一般的美食节目风格是偏猎奇的,优点是新鲜,缺点是有些小家子气。
《舌尖上的唐州》则是中和了一下,主题还是纪录片那一套,夹杂了一些美食节目的手法。
这在老学究们眼里,就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在长安电视台混的,那当然都是根正苗红的老前辈,看不惯太新奇的作品再正常不过了。
潘耀文有些犯难,内心深处。他对宁越做纪录片也不是很信任,纪录片不是一般的综艺节目,需要作者有深厚的学识功底,那样才能做出有底蕴、有味道的作品。二十岁的宁越,怎么看也没那个能耐。
一个星期后,宁越在回广陵的前夕,给潘耀文打了个电话。问了问关于《舌尖上的唐州》的事情。
潘耀文狠了狠心,大不了就当卖人情了,于是就跟宁越说。同意跟他合作拍这部作品了,具体的细节还需要再商量。
从潘耀文的语气中,宁越没听出什么异常,他也无从得知这件事背后的故事,只是客套了几句,就把这事儿定下来了。
潘耀文的心思是,反正这也费不了多大劲儿,拍就拍呗。
他也没必要跟宁越诉苦,等片子一出来,如果扑街了,那宁越自然而然地就欠了长安电视台一个大人情,哪怕是为了挽回面子,宁越也会继续跟长安电视台合作的。
到时候,宁越就不得不拿出好货色来了。
如果撞上了那万分之一的几率,这片子成功了,那长安电视台也是受益者。
所以,这事儿潘耀文怎么也不吃亏,老狐狸就顺水推舟了。
既然定下来要做这个节目,就得着手准备了。
纪录片对装备的要求其实是要大于对人员的要求的,特别是像《舌尖上的唐州》这样的片子,要深入到唐州的各个地域,各种地形,拍摄难度很高。
幸好蓝星联邦的科技水平比地球要高不少,技术上的先天优势摆在那儿。
至于人员的话,纪录片要求的人员跟选秀没法比,主要就需要摄像师、调研员、导演和剪辑师,就算添点儿辅助人员,那人数加起来顶多也就十几二十几个人。
调研员、摄像师、剪辑师都是现成的,长安电视台最不缺技术人员,唯独导演人选要思量一下。
因为那位老资格的缘故,台里的纪录片导演们都有些不太乐意趟这个浑水,拍得不好丢人,拍好了岂不是得罪那位老资格了?他可是言之凿凿说这个作品不行的。
国企就这个不好,员工们的心思太复杂。
潘耀文也没太在意这件事儿,只是让下面人自行解决,从导演组挑一个导演出来,他只要看结果。
五十出头的任晓,就成了这个“幸运儿”。
任晓,五十二岁,高级娱乐精英,放到外面去是一等一的牛人,在长安电视台里却只是个坐冷板凳的。
娱乐等级是越到后面越难升,高级娱乐精英和半步大师就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而半步大师和真正的大师更是隔着天堑。
像路凡那样,四十出头的半步大师,才算是唐州娱乐圈的中坚力量。
老任人老实,技术也扎实,可惜在机关单位里,老实人是很难出头的。
好差事轮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