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2/3)
后世对她评价,说她再怎么高士,也是俗世中的人,而且为人最为现实。“现实”这个评价带有贬义,但是细起来,可不是,宝钗还真的是非常现实不过的一个人。这个现实用好一点的说法就是顾大体,识时务,识进退。比如当初因为哥哥打死人的事从而导致她的待选的罢黜。为了入宫,她可是从小就开始准备,近十年的努力,一朝化为泡影,她却没有怨天尤人,反而顺着母亲的意思把目光放到了宝玉的身上,开始准备谋夺“宝二奶奶”的位置。
家族的期望和自己的心血付诸东流,难道宝钗不恨,不怨吗?她自然是心中有怨的,但是她更清楚的知道,事已至此,再怨天尤人也没用,害了她的是她的亲哥哥,她还是怎么着,是杀了他,还是吃了他?左右什么都做不了,那么就不要去想,谋求下一步的打算才是,因此才有了“金玉良缘”这一说。
宝钗不是个傻瓜,相反,她还是个非常聪敏的人,在谋求嫁给宝玉的时候,难道她不知道贾母属意的人选是黛玉;不清楚和她比起来,宝玉和黛玉更投契;看不出王夫人只是拿她当枪使,未必十分中意她做自己的儿媳妇?其实她的心里什么都明白,但是明白又怎么样?想入宫,但是连宫门朝哪开都没看到名字就被从名册上给勾掉了。下剩下怎么办?自家的情况自家清楚,父亲在的时候,家业也不过勉强支撑,等父亲过世,家业是个提不起来的,母亲没什么大主意,自家除了想办法结一门得力的姻亲再也无法可想。偏偏自家是个商户,虽然有钱,但是门第不高,想要接一门好亲,实在是难,而宝玉已经是自家能抓得住最好的一个对象了。至于太婆婆和未来的丈夫是不是中意她,她既在意,又不在意,因为她首先看中的是宝二奶奶的位置,其次才是其他。
霍家这门婚事也是这样。无缘无故的薛姨妈为什么要把女儿许给霍青,难道真是宝钗嫁不出了不成?又或者霍青是个出类拔萃的?可是霍青明明不过是个平常至极的市井小民,家境普通,生的模样也就那样,更是不通文墨。说句不该说的话,纵使薛家已经一败涂地,还有个哥哥被流放,但是薛姨妈真要将宝钗许人,烂船还有三斤钉,再加上宝钗的品貌,又怎么找不出比霍青强的来?
终究原因不过是抵不过“现实”两个字。薛蟠被流放,薛姨妈和宝钗想要跟着去,可是这一路上的平安却难保。霍青的父亲是镖局里的老镖师了,这些事体里面的关窍甚至比柳湘莲还明白。但是柳湘莲肯帮忙,是因为落春和贾家与薛家的关系,但是贾家和薛家有亲的是二房的王夫人,贾琏和落春可都是大房的,而且大房和二房关系一直都不睦,如今俨然已经分开。这种拐着好几道弯的关系下来,人家肯帮忙就已经不错了,若是指望着对方把自家安全的送到流放之地并安顿下来,那还是想都不要想了。柳湘莲和薛家是这么个关系,霍家是柳湘莲介绍来的,而且从他们的言辞中可以听出,两家并没有什么太深厚的交情,这种情况,你让霍家为薛家出大气力,怎么可能?
霍家和薛家没有关系,本来是指望不上,不过霍青的表现给了薛家一个机会。两家没有关系不要紧,只要扯上关系不就行了。薛姨妈为了薛蟠这个儿子,漫天的家业都舍了,哪里还会舍不得宝钗这个女儿,而且又不是推她进什么狼窝或火坑,不过是给她找了一门婚事罢了。若是从人物方面来说,这门婚事有不如意之处,但是对现在的薛家来说,这门婚事绝对是好处多多。首先不用担心薛姨妈和宝钗跟着镖局押送药材的“顺风车”无法撘送了,而且关于薛蟠的这趟镖,也不用担心镖局不肯接了。而且不仅镖局会把镖接了,关于薛蟠的人身安全问题也不用担心了,有霍家父子在,他们一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证薛蟠的安全;不仅如此,而且这一路上还会好好的照看于他,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其生活得舒服一点;等到了流放之地,薛家也不用担心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抹黑会被欺负的问题,霍家父子一定会将他们妥善的安置下来;凡此种种,无不是薛家目前急需的。这些事情薛姨妈都能想到更何况生性聪敏的宝钗,所以这应该也是她肯答应这门婚事的缘由。只是虽如此,但是宝钗却能这么转换态度,摆正身份,不得不让人为之叹服。要论“识时务”,恐怕落春认识的人中她绝对排在第一。
由此及彼,宝钗务实的态度让落春想到了她自己的婚事上。她也是将要到及笄之年,婚事也该定下来了。家里为她相中了柳湘莲,而柳湘莲对自己有意,落春不是不清楚,只是她对柳湘莲的观感比较复杂。因为带着记忆投胎的缘故,她还记得关于柳湘莲的描述“原系世家子弟,父母早丧,读书不成。性情豪爽,酷好耍枪舞剑,赌博吃酒,以至眠花宿柳,吹笛弹筝,无所不为,最喜串戏,擅演生旦风月戏文,不知他身份的人,都误作戏子一类。”这样的人,落春并不觉值得托付终身。可是从薛蟠调戏他,误认为他乃“同道中人”而被他一顿暴打,并因此远走他乡,结果路遇薛蟠遇盗,不计前嫌出手相救,并且因为尤三姐而出家,可见心里是个无邪的,而且对女子并不是持轻贱的态度,而是尊重的。这个在这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倒是难得,难怪和宝玉交好。
优点突出,缺点也很明显,这让落春很是矛盾。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