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 稳不住了(1/2)
襄阳府城,府衙,厢房。
张献忠有些焦头烂额了,官军进攻不是特别的凶悍,甚至可以说有些孱弱,每次大规模的进攻,人数不过是万人左右,义军军士凭借着城墙上面的火炮,以及自身的顽强,能够有效的抵御官军的进攻,不过守卫城池的义军,损失一样是惨重的。
短时间来说,义军能够抵御官军的进攻,张献忠最为担心的是城池内的局势。
官军开始进攻襄阳府城以来,府城内就一直不安宁,张献忠已经暴怒好多次,也杀了不少人,这可以算是他的无奈之举,要是不大开杀戒,说不定已经有人开始在城内造反了,甚至有人会拼死去打开城门,这样内外交困的局面,义军根本无法承受。
杀人稳定局面是最简单的办法,但也是最为愚蠢的办法,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杀了上百人,可府城内的局势更加的诡异,义军已经得不到任何的支持,不要说城内的读书人,就连寻常的百姓,态度也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与义军之间隐隐的对立了。
张献忠没有多少的学识,算起来也是莽夫,可身经百战的他,知道轻重,想着能够固守襄阳府城,就需要得到城内老百姓的支持,若是失去了支持,到处都是反对的声音,除非你杀光城内的百姓,否则根本就不要想着能够固守。
张献忠也曾经表现出来暴虐的脾气,想着消除城内所有的威胁,甚至是杀光城内的百姓,不过他暂时不敢下这样的决心,在城内大开杀戮,肯定会引发不一般的轰动,也无法稳住局面了,一旦动荡出现,那面临的结局,就是襄阳府城被官军攻破了。
进攻实际上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不过民心发生了确切的改变,这是不争的事实,毕竟老百姓内心还是认同明王朝,如何想办法稳住局面。是张献忠面临的最大问题。
张献忠没有做好准备,或者说他尚未有治理地方的能力,治理好一个地方,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的,需要依靠一大帮的人。需要展现出来非同寻常的智慧,需要有治理地方的手段,遗憾的是张献忠对读书人有着很深的成见,根本就不信任读书人,他听不到很好的建议,也得不到治理地方的经验,这样的情况之下,自然是不大可能让地方上彻底的平稳下来的。
但张献忠信心还是有的,他很清楚,只要义军能够守住襄阳府城。等到局势发生变化,逼迫官军撤离,那么义军就是获取了巨大的胜利,毕竟这是朝廷倾尽全力的进攻。
刘文秀、李定国和艾能奇率领的六万义军,驻守在郧阳一带,随时能够前来增援,李自成驻守在南阳和汝宁一带,也可以率领大军前来围攻官军,这两路大军虎视眈眈,是官军最大的忧心。张献忠只需要率领义军固守城池,最大限度的拖垮官军、消耗官军的实力。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主动权还是掌握在张献忠的手中。
诸多的谋士进入到厢房,开始了再次的议论和争执。
张献忠对这样的争执和议论早就习惯了。他很是不屑,也不在乎,但也不能够让谋士不说话,毕竟这是人家的职责,至于说谋士提供的意见建议,张献忠基本没有采纳。
“大王。可以要求刘文秀将军、李定国将军和艾能奇将军前来增援。。。”
“大王,可以联合闯王李自成,两路义军联合起来,一定能够打败官军。。。”
“大王,对于府城内那些士大夫和读书人,决不能够手软,要让他们不敢有丝毫的动作,要让他们服服帖帖,关键时候可以全部斩杀。。。”
。。。
听着谋士提出来的建议,张献忠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其实这个时候,张献忠已经想到了最终的退路,当初他要求水师撤回来,最为隐晦的想法,就是襄阳府城不能够固守之后,依靠水师撤离襄阳府城,这样的撤离在他看来不算什么,只要能够保住实力。
有实力才有一切,一味的死拼,让自身的实力遭受巨大的损耗,那才是最为愚蠢的做法,当然要求刘文秀等人前来驰援,张献忠更是不会同意的,那样等同于将全部的身家性命都压上去了,若是损失惨重,得不偿失,就算是谋求到最好的局面,就是打败了官军,也无力维持局面,那么义军就是李自成一家独大了。
张献忠不可能有什么大局意识,更加不会想着损耗自身的实力去打败官军,毕竟他和李自成之间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这一次官军进攻的重点是他张献忠,事情发展到今天的地步,如何将官军的注意力转移到李自成那边,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襄阳府城若是能够固守,那就拼命固守,若是损失太大,那就要果断的放弃。
可惜张献忠这样的想法,没有一个谋士能够明白。
襄阳府城虽然被官军包围,但张献忠还是能够派遣人员从城东的山上离开的,也就是说张献忠能够派遣义军军士离开府城,前往郧阳给刘文秀、李定国和艾能奇等人下达命令。
张献忠已经否定了让刘文秀等人驰援襄阳府城的打算,这样做等于是与官军决一死战,他张献忠要是真的这样做了,李自成怕是高兴的不得了,或许在他和官军杀得昏天黑地的时候,李自成会突然率领义军加入到战团之中,那样的情况之下,就算是打败了官军,他张献忠也没有任何的能力与李自成抗衡,弄的不好还会被李自成直接吞并了。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想法,张献忠才决定在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