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暴风雨前的平静(1/2)
孙睿永在开封过得也不是那么如意,因为他的一些奇谈怪论而被认为是狂生,如果不是高继冲让奚常把他介绍给李谷,孙睿永的生活恐怕都成问题。
孙睿永很快就把收敛起来,他发现唯有他的金融理论和数学知识,是得到了李谷的认可,认为可以一试。而试一下的地方肯定不是开封,而是荆襄,因为那里由于渤海王的关系,各方面都走在了前面。那里的商人虽然没有像渤海郡一样那么重视,但是也没有收到压制。荆襄地区的直道也是最畅通的,纺织厂,水泥厂,陶瓷,制糖等等都非常不错。商人的地位比较高,就有可是实现孙睿永的这些想法。
“渤海王确实非常聪明,可是他终究丢不开传统,重农业,轻工业,必然会给社会淘汰。”
孙睿永心里这么想,但是嘴上不敢说,要知道,渤海王,是南平王的儿子,枢密使郭威,武卫军大将军郭荣,魏王符彦卿等等这些实权人物对他的评价都很高。连太师冯道,给皇帝写实录的王昭等人都在渤海郡没回来。
孙睿永了解得越多,就越发现高继冲确实走到了这个世界的前列,只不错走错了方向而已。
也许在荆襄,自己真的能够大展拳脚吧。
他不知道的是,高继冲已经命令奚常要派人紧盯着这个真正的穿越者。要把他的一举一动都传回旅顺。这个世界因为自己已经乱了,现在又多了一个不确定的因素。高继冲还真怕出什么幺蛾子。
入冬之后,不管是辽军,还是女真人,在知道渤海王的人不好惹了之后。都采取了收缩的态势。
整个辽东,除了契丹人一直在和女真人小打小闹外,一片平静。
高继冲回到了旅顺。
旅顺到羊头山军港的铁路总算投入运营,而第一条电报线也拉在这条铁路线上。两列蒸汽机车对开,电报就是用于列车的调度。匠器厂已经制造出了四个蒸汽机车头。铁路线的道岔,机车调运。供水,车厢里面的服务设施等等都有了一个基本的雏形。不过客运列车和货运列车的车站,货场等等系统还在摸索期间。列车的运行速度也不快,时速在十五到二十五公里左右。可是火车的力气大呀。能够拖六七节车厢。一次性就能把好几艘船的货物从旅顺运到羊头山。也能够把两三千人的军队再很短的时间内整体送到军港。
就更加不用提电报的神奇了,那是能做到千里传声啊。
不管是铁路,还是电报,实际上都是一个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整条铁路线现在都成了军管区。电磁研究所也搬到了军管区,蒸汽机厂。发电机厂,电线厂,生产绝缘胶的化工厂,从仪表厂分离出来的电子器件厂,占了一整个山谷。
里面的工人和研究人员都非常年轻。是从最好的年轻工匠中抽调过来的。
旅顺到复州,旅顺到大连的铁路线不是从旅顺修过去的,而是从复州和大连修过来的。因为铸造铁轨的工厂已经转到复州和大连去了。其实这部分产业制造在铁路修通之后会全部转移到千山县。韩柔想把冶炼和铸造留在复州的想法没能实现。
高继冲认为还是要从基础产业抓起,纺织、皮革、粮食加工、小型工器具制造、常备制药等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要先行。老百姓的吃穿住行,劳动工具和用品。这些基础的东西抓好了,能够很快改变老百姓的生活。
韩柔想想也是。所以回去了。
高继冲回到王府,原本以为能够安定一些日子,因为辖区的政府机构以及产业框架都打起来,给了底线,给了原则,剩下的就是执行的问题。
但是事实不是如此。
北方的安静不是没有原因的,现在大家都盯着大汉的文武之争以及皇帝与权臣的争斗。
每天从各种渠道过来的消息都表明,刘承祐憋不住了,他要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利。
旅顺的气温明显要比千山高很多。虽然天蒙蒙亮的时候飘了一点雪花,最后慢慢变成了冰碴。然后下成蒙蒙细雨。
“这是今年新棉做的棉袄。比羊毛绒要轻一些,也还暖和。”
白氏自己不会针线活,所以替两个人选了两套红色的棉衣。
“学校的孩子们换了棉衣没有?”高继冲在镜子面前转了一下身,总感觉自己像印象中善财童子的模样。而王婉容就像穿着红棉袄的陕北新娘子。
王婉容也大概是这个意思。不过笑着没说话。
“今年的棉花不多,渤海师和骑兵师用得差不多了。孩子们穿的是牛绒和羊绒的。”
白氏还没说完,王婉容就噗嗤一下把嘴里的茶给喷了出来。高继冲也忍不住笑了。
白氏莫名其妙地说:“怎么了?很好笑吗?”
王婉容和高继冲连忙收住了笑容道:“没有,很好,做得袄子还暖和吧?”
后世因为棉花多,而动物毛皮少。牛绒和羊绒比棉花贵太多了。这个时代刚好相反。
白氏打量着衣服有些紧的高继冲道:“衣服有些紧,长个子了,比我们预计的要好一些。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的,还在家里玩闹,你呀,还是少管一些事,把身体长好了再说。”
高继冲偷偷看了一眼在一旁的椅子上甩着脚,无忧无虑地吃着糕点的孙萱,发现自己的身量现在不过和小两岁的小姑娘差不多。按说自己这几个月长得还是挺快的,只是这丫头是太快了一些。
高继冲不想在这上面多说,因为确实有些丢人。
“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