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吴夏的变通(1/2)
窗外,新移栽来的竹子抽出了几杆新竹。窗台上的水仙叶子翠绿可爱。墙体很厚,玻璃窗也是双层的。内外都打开着。
院子里面,因为植物和一些照壁分散了风力,所以风并不大。
只是空气湿润,略有些凉爽,天色也渐渐暗下来。
王婉容和高继冲有一招每一招地下了半盘棋,下得烂透了。不过心境和身体都放松下来。
女卫进来都看不下去了,问:“是在这里吃饭,还是到外面吃。”
白氏问:“外面那些人还没走?”
女卫笑嘻嘻地不说话。
白氏道:“全部赶走,一天到晚的,这是把继冲当大人用呢。”
高继冲连忙道:“不好吧。”
白氏瞪了他一眼:“有什么不好,白天一天还不够啊。”
高继冲还想拦一下,女卫已经出去了。
高继冲道:“师娘,您什么时候跟师傅完婚啊。”
白氏微笑道:“方外之人,没有那么多讲究。再说完婚了,我也不会走的,你就死了心。”
王婉容笑得脸上像花儿一样。
走出静室,回廊上的灯已经点亮了。为了给高继冲夫妇一个安静的环境,两个人单独有一个院子。这个院子里只有白氏和女卫能进来。高继冲年纪虽然小,但是终究是成亲了,有时候夫妻俩也腻歪得不行。
————————
女卫是真的赶人了。
吴夏也很无奈,还好没带徐锴过来,不然就真的尴尬了。
徐锴现在住在吴夏夫妇的的院子里,是吴夏偷偷从大连走陆路转过来的。这是为了保证不予皮璨一行碰见。
不过吴夏两口子也是新婚啊。而且还两地分居,吴夏大多数时间都在大连,而钱湄大多数时间住在蒙学。只有吴夏回来才回家聚一聚。吴夏几次提出钱湄不当这个蒙学校长。但是钱湄不肯失去自己的工作。
因为学校现在急剧增加,担任先生的人确实不够,吴夏也没有办法。其实钱湄现在已经怀孕还几个月了,大着肚子的。
跟着吴夏来的,还有施睿静。施睿静是为了半公半私的事。施睿静家里有一妻二妾,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现在都在旅顺的蒙学读书。施睿静也是同意的。可是施睿静到了大连,开始几天还好。但是时间一长。妻妾都想孩子,把施睿静闹得不行。施睿静就想着,这些老娘们都是闲的,不如给他们找点事情做。
再一想像自己这样的家庭还有好几家呢,张昭一家。刘钧一家,吴峰一家,都是这样。
所以施睿静就想能不能给这些老娘们找点事情做。这些老娘们不同年轻人,都是很守旧,很多也并不认识字。好一点的可以种点地,不好的,平时手都不沾阳春水。能够勉强给孩子缝缝补补就不错了。让她们进尚衣局也跟不上那些已经被开化的不像话的女孩子们,这些女孩子很多为了来旅顺,是直接跟丈夫离婚了跑过来的,她们结婚太早了。到了现在正是十七八岁青春年少的时候,精力,头脑,都远远超出老娘们一大截。她们都认识字,一个个心高气傲。现在都嚷着要自己找婆家呢。
这都是王婉容和钱湄给鼓捣的。
老娘们肯定和这帮大姑娘合不来。
施睿静跟奚常一商量,认为她们就会缝缝补补,家里也有几个丫鬟,建一个绣房,把这些老娘们集中在一起。专门给人绣一些绣品,由奚常带到登州去卖。反正挣一点家用。有不让他们闲着。
没想到这一说,老娘们都高兴了,可是都要会旅顺建绣房。因为可以抽空看看孩子。
这把施睿静愁的,这些老娘们是得陇望蜀啊。好处吃掉。亏是不吃的。
施睿静只好求吴夏,吴夏说,不如在大连再建一所蒙学。一边吸收辽河一代来的孩子,一百年想办法调一批孩子去大连读书,不久解决问题了吗?
办法是好,但是钱湄说。你们有先生吗?
吴夏就提出了一个请一些读书人过来,先给孩子启蒙的办法。教学质量差一点没事,反正可以挑选一些优等生到旅顺。等过几年,培养的师范生出来,教学质量自然就高了。同时想把师范生从五年毕业改成两年毕业。
这就违反了高继冲提出办学原则。高继冲说,这些十二三岁的孩子,多半都出生富家子弟,自己本身也不懂得科学知识。当初耿先生培养的一批人,现在都在研究岗位上。他们也带了一批人,但是也都只有五六个月的样子。
从江陵书院带来的学生,也只在船上集中培训了几个月而已,比研究所的人又差了一等。
所以把这些十二三岁的孩子集中在一起,成立了师范学校,他们要把研究院和印书局编撰的教科书全部学习一遍,经过考核后,才能下去当蒙学的老师。
吴夏的这个办法是从根子上彻底破坏掉了教育体系。钱湄怎么都不同意。
争执不下,只好找高继冲和王婉容决断。
当然,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本质上,吴夏等人看到了在短时间内控制整个辽东的希望,只要对儒生稍微放松一点点就行。
按照高继冲的法子,一两年之内,你就别想动了。一两年,外面会发生什么变化还真的很难说的准。
“吴兄,王爷会同意我们的建议吗?”
“我想会的,不过要说服王爷,就必须拿出一套完整的法子,那些降低了标准收进来的先生以后怎么办,用什么教材教学,教育司如何管制。科学对于儒学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