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真正的危机(1/2)
李罗搜集到的关于倭寇的消息,十分详细,这是诸葛均对于情报工作的基本要求。这些消息中,诸葛均最感兴趣的是两件事。
其一,倭寇使用了火炮。但是没有开花弹,只是实心弹和铁砂,射程也不远,威力不大。这说明倭寇只是掌握了黑火药的制造,炸药这种复杂的科技产品他们还没有掌握。
其二,倭寇使用了木制帆船,动力还是风力。说明他们没有掌握蒸汽机技术,更别提内燃机技术了。
从以上两点来说,倭寇的科技水平,目前不会高于大唐现在的科技水平。应该不是太可怕。
为了制造更大和更好的船只漂洋过海去寻找新的财富,14世纪末期,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造船家把酒船和快?帆船合并,建成三桅帆船。?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称赞这是“人类的一种伟大杰作”。
它的船体结构更加合理,有三根桅,能利用65度角以内的风行驶,能装载大量生活必需品,可以在海上连续待上数月,甚至可以环绕地球航行。三桅帆船的出现,改变西方在造船技术上落后于东方的历史,也使改变西方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随后进行的“?地理大发现”都和这种帆船及航海新技术密不可分。在航海家和造船家的心目中,三桅帆船的构造几近完美。
英文中baque有时也泛指多于三根桅杆的帆船,但从18世纪末期开始特指三根或更多桅杆、最后一根桅杆上挂纵帆,其他所有桅杆均为横帆的帆船。与之相比,?全帆装船(full-igged?ship)所有桅杆均挂横帆,前桅横帆三桅船(baquentine)则是除了前桅横帆其他桅杆都挂纵帆。
三桅帆船在风帆时代十分盛行,因其容量与全帆装船相近而所需人手较少,作为商用船非常合适。相比适合抢风航行的纵帆船,和适合利用季节风长距离航行的全帆装横帆船,三桅帆船baque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后期很多大型铁身帆船也采用了类似的帆装。
普通三桅帆船和前桅横帆三桅船外另外还有一种变种称为jackass-baque,前桅横帆,后桅纵帆,主桅下部纵帆、上部横帆。
火药加上这个三桅帆船的制造技术,都不是应该在汉朝这个时代出现的,这说明是有人掌握了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科技,换句话说,就是有了不是来自这个时代的人,就诸葛均一样。这才是最恐怖的一件事。
这个人的出现现在已经证实了他是诸葛均的敌人,因为他是帮助倭寇的。诸葛均的第一感觉就是要找到这个人,将他除掉,否则他的出现可能会造成大规模的战争,造成大规模的杀戮。
与此同时,他也想到对方一定也会想到大唐的科技不是来自汉朝的,那个人的想法也一定和自己一样,会想方设法将自己除掉。
通过反复思考,诸葛均做出了决策:第一,命令李罗尽快搜集此人的相关资料,只要有可能,不屑一切代价,一定要铲除他。第二,从今天起,加强自己和亲属的保卫工作,自己尽可能不再抛头露面。第三,要加快大唐科技的发展步子,尤其是军事工业的步伐。
要对付倭寇,首先要发展的就是海军,但是大唐除了在中亚里海以外,没有出海口。大唐下一步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诸葛均召集重臣们研究这个问题。会议在王府的小会议室召开。参加会议的有黄月英,诸葛亮,徐庶,吕秉和韩遂。小乔担任会议记录。
诸葛均首先介绍了倭奴国的历史,现状以及将来对大唐的威胁,他说道:“倭寇虽然是一个不大的岛国,但是他极具侵略性,而且极其残忍。可以这么说,他们就是一群野兽,不能用人的标准来衡量。”
黄月英首先发言,说道:“既然是这样的野兽,咱们就要坚决铲除他们。可是他们距离咱们遥远,鞭长莫及啊。”
徐庶说道:“要想彻底清除倭寇。只有打到他们的老巢去,防是防不住的。这样太被动了。”
诸葛亮说到:“元直兄说得有道理,要解决他们必须从根上解决。他们的根在海外的岛上,大唐没有水军,是个问题。”
韩遂说道:“这些倭寇的残忍,我以前就听说过,现在既然侵扰的这么频繁,规模也这么大,的确是要引起重视。我不懂水军,但是我认为,大唐应该建立一支水军,现在就要做准备。”
诸葛均说道:“大家说得很对,问题的关键,就是大唐必须有一只海军,也就是水军,不过是能够在大海上作战的水军。当大唐拥有了出海口之后,海上贸易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说到这里,他叫小乔拿来一张黑板。小乔指挥着两个士兵安放好了黑板。
诸葛均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华夏大陆近海的地图,对着大家说到:“这里是就是倭国,领土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及7200多个小岛组成。面积37.8万平方千米。日本沿岸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以和族为主体民族,人口约为414万,通用倭国语。距离华夏大陆直线距离2478公里。
这里是琉球(台湾),与华夏大陆“闽”地相望,总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由琉球岛及兰屿、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构成,还包括靠近大陆的金门与马祖等岛屿,其中琉球岛面积为35873平方千米,占琉球总面积的90以上。
这里是马来西亚……”
诸葛均给这些大佬们上了一堂华夏大陆海疆的地理课,听得他们大开眼界。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