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裴行俭的疑惑(1/2)
裴行俭非常惊叹李晨对武则天的影响力竟然有这么大,能将裴炎逐出朝堂。
他也敏锐地发现,年轻的李晨,已经拉拢了一批在朝堂上挺有份量的人物为己用,包括已经任刑部尚书的狄仁杰,户部侍郎的骆宾王,接任裴炎空出来黄门侍郎职的魏玄同,中书舍人的魏元忠,还有转任大理寺少卿的张柬之,在禁军中任职的敬晖、桓彦范,及几位重量级的禁军将领李多祚、契苾明、张仁愿等。
这些人,很多与李晨的关系亲密,而狄仁杰等职位比李晨高很多的官员,都是因为李晨的举荐而在朝中任要职,他们可以说是团结在李晨身边的一批势力,虽然说这些人明面上是支持皇后武则天的,但他们还是围着李晨转。
李晨能做到这一点,裴行俭挺是吃惊,再加上李晨与皇族中很多人长的挺像,让他有点隐隐的猜测。裴行俭也试着暗地里打探李晨的真实身份,但李晨不透露半点口风,依然如以前那样说。
裴行俭以善于相人而著称,在初见李晨的时候,他就觉得这个人不简单,后来又看到了李晨出来很多方面的出色后,他越加惊疑。
这世上,很多人未卜先知的能力,这种奇怪的事没办法用科学来解释,裴行俭就是这样的一个神奇人物。裴行俭通晓天文、历法,每次打仗,都能预知有利的时日,史书中也有很多这方面的记载。
他善于识别人,在吏部任职时,看到苏味道、王遂,曾对此两人说:“您二位日后会主管选拔人才的工作。”后来这两个人果真如此,王遂、苏味道都担任了掌管选拔管理官吏的职务。
时任吏部侍郎的李敬玄曾大力赞扬良初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才学,推荐给裴行俭,裴行俭说:“做官的人要达到远大的志向、职位、前途,就要把度量见识放在首位,把文学技艺放在其次。像王勃等人虽然富有文才。但轻浮急躁,爱卖弄夸耀,哪里是享有爵位俸禄的人呢?杨炯比较稳重谨慎,可以当到县令。其余的人都不会善终。”
原来的历史上,“唐初四杰”的结局果然应了裴行俭的预测:王勃渡海时落水而死,卢照邻因患绝症投水而死,骆宾王因为参与李敬业的谋反被杀,杨炯最后做到盈川县令。
不过因为李晨的出现。骆宾王的命运已经改变,这次裴行俭再见到骆宾王的时候,也对此表示了惊讶,暗地里对李晨说,此人眉宇间的阴阳线在短短一两年内改变了。
裴行俭推荐的军中高级将领,例如程务挺、张虔勖、王方翼、刘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齿常之,大都是当世名将,而李晨也是因为历史上这些人名声不错,而生出结交之心的,要知道。这其中的大多人是因为裴行俭的举荐,才有可能任要职的。
不过裴行俭却没办法用自己的相人之术洞悉李晨的未来,他看到的是一团迷雾。
但裴行俭知道,自己能进入政事堂,还是赖李晨之力,如果没有李晨一再在武则天面前陈情,那他立下再多的功劳,也是无济于事。武则天竟然会这样听李晨的话,在很多大事上听从李晨的建议,裴行俭倒是没往深处想。没认为李晨已经当了武则天的小情人。
在裴行俭的感觉中,皇帝李治在,武则天再大胆,也不敢与其他男人**。李晨是因为当了武则天的小情人。而这般有话语权,打死他都不会这么想。
古人品性高洁,这种事念头他们不会起,堂堂的大唐皇后会勾引小男人,而且是在皇帝还在世的时候,他们打死都不会有这样的心思。
不过裴行俭在与李晨的交谈中。也不掩饰地说了自己的疑惑:“晓阳,某很难理解,皇后娘娘竟然这么信任你,将裴炎贬出朝堂。”
李晨当然不会承认这是他在武则天身边大吹枕头风而导致的结果,“伯父此言差矣,这是御史台官员弹劾的结果,裴炎他自己心胸狭窄,做出了很多天怒人怨的事,所以才有今天的结果。”
李晨的否认,裴行俭并不在意,他也不露痕迹地说道:“晓阳,你帮了很多人的忙,让他们在朝中谋得了要职,这些人对你都挺感激的。某也挺感激你,要不是你,某也没机会进政事堂,位列大唐的宰相之列,说起来还真要好好谢谢你。”
李晨当然听出来裴行俭的话外之音,但他也不想解释,只是淡淡地说道:“伯父,你有宰相之才,又立下了如此大的功劳,进政事堂是迟早的事,小侄只不过帮你提早实现这个梦想而已。至于其他人,因我举荐之故在朝中任职,那是因为他们才能也不错,如果他们没有才学,任我说破嘴皮也是没用。”
见李晨不愿意承认什么,裴行俭也没在意,话题一转,说到了太子与相王之争的事上:“晓阳,你是怎么看待太子与相王之争的?”
“超然度外就行了,两不相帮,”李晨依然没正面回应。
“好一个超然度外,”裴行俭哼了声,又马上露出了笑容,问李晨,“你觉得太子和相王,最终谁会笑到最后,谁会登基为帝?”
裴行俭这问题问的很直接,挺出乎李晨的意外,在认真地看了一会裴行俭的表情后,李晨还是没回避这个问题,直接回答道:“伯父,只要皇后娘娘在,他们两个都不可能最终掌握大唐真正的权力。”
这话让裴行俭眉头挑了挑,他压低声音再问了李晨一句:“你的意思是,太子和相王都不可能问鼎九五之尊?那你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