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赴考(1/2)
杨廷鉴慢慢腾腾地吃完饭,穿着一身士子长衫,然后由乘着四轮马车直奔贡院,等杨廷鉴到达贡院外的广场时,广场内还起码有三千多人没有入场。
这搜检很慢,都是一个一人地搜检,只要被发现夹带,就立即枷号示众,同时要被革除功名,所以那些参考的举子,没有绝对过硬的关系,是绝对不敢搞夹带这种低级的作弊方式,因为代价太大了,一旦被抓住,前途尽毁不说,那名誉也扫地了,这辈子也别想在士林立足。
哪种一到科举考试就抓到几个士子夹带的情况是很少出现的,比如这次会试,搜检如此严格,都没有发现一个士子夹带,夹带这种作弊方式,实在太低端了。
有关系的人作弊,都是出大量的银子买通考官,然后在文章之中约定关节,然后由考官来录取。
比如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会试,状元出身的翁同龢出任主考,参加会试的有他特欣赏的江苏小老乡张謇(近代著名教育家、实业家)。张謇考运一直不好,虽然乡试得了解元,但会试考了两次,竟都没中。第三次会试前,张謇与好友刘可毅一起去拜访翁老师。翁老师见面寒暄后,反复叮嘱张謇说:“今日时势,宜统筹全局。”憨直的张謇以为翁老师爱主持《今日国际》,没想到他是在抖“关节”,一旁不动声色的刘可毅却默记在心。
第一场考试。小刘在八股“开篇破题”时,一下先将“统筹全局”四字嵌入,翁老师一看卷子。以为必是张謇的,二话不说,直接批:“为国家得人庆。”并将此定为本场第一。等到拆封才发现是刘可毅的,翁同龢十分沮丧,后打听到小刘也算江南名士,才自我安慰:“差强人意。”
第二场考试,翁老师发现一份卷子中有“策马三韩。雪花如掌”的句子,认定此卷必是张謇的。因为张謇曾随清军去过朝鲜,赶忙录取。待拆封一看,还是刘可毅的。小刘就这样中了进士,张謇再次落榜。真是“不怪小张不努力。全怪小刘太聪明”!不过张謇还是好样的,两年后回炉,竟得了个状元!
列位看官也许会注意到一个细节,古代作弊很少有伸脖子偷看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古代除了童生试考秀才、考明经才多出一些死记硬背的题目外,高级的进士考试都考文采策论。众所周知,考作文是没法偷看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古代大学生”的汉语底子好的缘故。
杨廷鉴不屑于去作弊,因为融合的这具身体那是有真才实学的。那诗词歌赋都是顺手拈来,八股文更是不在话下,此时在杨廷鉴通过一个多月的温习。已经把这具身体的所有知识融会贯通了。
“冰如……冰如……”
把头伸出车窗的杨廷鉴看见了张溥和吴伟业两个人,这两人都是神情萎靡,看样子他们已经在广场上站了很久,这次参加会试的人很多,据说有七八千人。
“溥兄,伟业兄。快到车上来坐坐……”
就在这时候,刁不二从人群之中挤了出来:
“少爷。少爷你可是来了,小的门已经在前面把位置站好了,只要老爷去了,就可以立即入场。”
这刁不二的腰间还是和以往一样,别着一把大号的剔骨刀,这小子的“剔骨刀法”极为了得,刁不二也是金镶玉最为信任的手下之一。…
“小刁,你让他们继续等着,少爷我现在和朋友唠唠嗑儿。”
“好呢!”
刁不二说完又挤如人群之中消失不见了,这小子像一条泥鳅一样,也许是读书人看见他腰间的大号剔骨刀,忍不住敬而远之吧!
张溥和吴伟业两人连忙让自己书童看住自己的考箱,然后也慢慢挤出人群,杨廷鉴连忙从四轮马车上下来,把自己的这两个兄弟请进四轮马车。
“冰如,你这次可是名满京师了,一出手就把入寇的八千蒙古鞑子给歼灭了,还顺手把山西八大汉奸给剿灭了,冰如是怎么做到的,给为兄说说。”
“是啊!咱们复社的士子无不以冰如为我辈楷模,冰如文采冠绝天下,武功也是天下无敌,就连行军打仗,也是无人能及,复社有冰如来领导,必定能做一番为国为民的大事。”
张溥和吴伟业都比杨廷鉴大,现在杨廷鉴虽然是复社的第一领袖人物,但是这两人还是称呼杨廷鉴为老弟。
杨廷鉴一天到晚都在忙碌,想不到自己现在已经名满京师了,名誉这东西,在此时还是非常重要的,名声越响,那意味在士林的号召力越大。
“既然香味兄长想听,那咱们就找一个酒楼一边吃酒一边聊。”
“这马上就要入场会试了,咱们还要去吃酒啊!”
杨廷鉴想想也是,如果大家一时兴起,都喝得烂醉如泥,那还怎么参加会试啊!一旦错过可要等三年的。
“那行,咱们不吃酒,我这就派人去买些饭菜来,咱们就在这四轮马车内打个尖好了。”
张溥和吴伟业天不亮就起来排队了,腹中早就空空如也了,现在吃点饭菜也好。再说这四轮马车内部的空间很大,三个人摆上一个小茶几吃饭完全没有问题。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这贡院广场的饭馆很多,帮杨廷鉴赶车的小厮很快就让一个饭馆送来几个精致的小菜和一些点心。
然后就是杨廷鉴口若悬河地给张溥和吴伟业两人讲述自己是如何大战虎峪口,如何逼迫泰松公主归顺,如何用雷霆手段诛杀汉奸。这说道精彩处,张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