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鄂木斯克(1/2)
五月上旬,在高加索山脉一线战区的民众和当地小贵族,纷纷向西欧、北欧迁徙,躲避战火。/守军也在战略合作国联合作战部队打击下,一败再败,一退再退,向顿河流域和伏尔加河流域溃逃,战局越发对俄罗斯帝国不利了。
到了这一阶段,战略合作国联合作战的部队,也是狂飙急进,抢占地盘,不给俄军喘息反击的时间,整个形势对于战略合作过来说,是一片大好,却让沙皇zhèng fǔ心惊肉天,担心不已。
战略合作国在西亚和欧俄结合部战区大胜俄军之际,中亚地带和新西伯利亚战区,也出现了新的战况变化。
鄂木斯克——自1716年,沙皇军队的布霍列茨中校在鄂木河与额尔齐斯河交汇处建立了鄂木斯克要塞,奠定了西伯利亚最古老城市之一——鄂木斯克发展的基石。
17世纪下半叶,鄂木斯克要塞逐渐成为沙皇俄国东部最大的建筑物。1822年,鄂木斯克州已经成型,跨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设为地区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鄂木斯克成为交通枢纽,占据额尔齐斯河与跨大陆铁路干线交叉点的有利地理位置,一些欧洲国家和美国领事馆,以及大型俄罗斯银行分行正是在这段时间开设的。
到了1894年8月25rì,第一列火车通到额尔齐斯河左岸。1896年3月,建成跨额尔齐斯河大桥。从车里雅宾斯克至新尼科利斯克的火车开始通车。
这一切都昭示着斯拉夫人的远见卓识,向亚洲进军的谋略,在一代代的沙皇继承者的努力布局下,把荒无人烟的苦寒之地,一步步的据为己有,透过历史和时间的长河,我们可以看到暴虐凶残的北极熊。/为其后人留下了怎么丰厚的自然资源。
哎!实在是让人眼馋啊!
翻开古老的典籍,清扫掉时间的尘埃,我们才会发现西伯利亚高原和北极极地。那些地方,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宗们,修仙成神的神圣之地。人迹罕至,凡人难渡。可以说这里恶劣的环境,已经让我们自己的祖辈先人自动的给放弃掉了。
如今四月已尽,寒冬已经过去,气温逐渐回升,鄂毕河西岸的大片土地现在属于无zhèng fǔ地带,安置着大批量从西伯利亚中部逃难的沙俄难民,无家可归的难民实在没有力气在向西欧迁徙了。一个凄惶无比的寒冬,让难民们饿死冻伤无数,随着战局的发展,这些难民的rì子,也越发艰难起来。
驻扎鄂木斯克和托博尔斯克的新西伯利亚方面军主力部队也陆续开始了调动。终于要再次东进了,再次东进,他们将要面对的已经不是以前的满清zhèng fǔ了,他们要面对的将是一个庞然大物,一个国土面积足以和曾经的沙俄帝国相媲美的新兴世界强国。
这里也是新的西伯利亚战区司令部了,暖花开之际,正是加强巴尔瑙尔、新库兹涅茨克、新西伯利亚城和托木斯克防守力量的时候了。这几个城市已经紧邻着中华帝**队了。若果不是严冬和大雪封路,怕是又战成一团了。
鄂木斯克zhèng fǔ大楼,现在的战区司令指挥部里,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上将正陷入沉思,冬天过去了,自己的苦难终于要来临了。
“报告司令,圣彼得堡急电!”
参谋副官加米涅夫的报告打断了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上将沉思的心绪。
“念!”
“西伯利亚气候转暖!残暴的中华帝**队,随时可能展开进攻。兹命西伯利亚方面军即刻东进,务必在一个月内越过鄂毕河,支援前线。坚守阵地。。。。。。”
听着参谋副官加米涅夫念完电报,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上将心里一阵发苦,为什么,上面的人难道就不明白吗?现在已经不是支不支援的问题,而是守不守得住的问题。自己已经增援上去了三十万大军,该做的都做了,只是希望能多阻止中华帝国的军队多一些时间而已。守住别想了。或许谈判议和才是一条出路,至于被敲诈或者讹诈多少好处出去,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别看情报显示中华帝国,现在只有三十余万军队了,部署在下乌金斯克、泰舍特、坎斯克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可是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上将知道,这三十万大军的战斗力,绝对远胜于自己的六十万大军,甚至更多一些。
而西伯利亚方面军总计有多少,有八十多万人,能够投入进攻的有二十万就要感谢上帝了,就算是在突厥斯坦一带还有上百万的骑步兵,但是也没有实际的意义,那是拿着战刀多于步枪的部队,上来参战,也只是在消耗敌人的机枪和步枪的子弹而已。再则沉重的粮食和枪支弹药补给压力,也不允许这些部队上来添乱。
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上将头痛万分,真不知道战局该怎么应对才好了,打了一辈子的仗,突然之间认为自己不会打仗了。自己的军队有着众多的哥萨克战士,从来是无惧于战争的,这一刻反而不知道怎么去战斗了,这仗还怎么去打啊?就算是自己的部队的去拼命,也是不知道如何去找人去拼去,中华帝国的国防军根本不给自己的部队,这样的机会。
八十万大军向三十万大军发起攻击,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不错!这是一个事实。只有和中华帝国现在的军队作战过的俄军官兵,才会体会到这一点,颠覆人们认知的一种现实状况。
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上将不敢再尝试人海自杀式进攻的阻碍战术了,在中西伯利亚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