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1/2)
延平五年(2o5年)冬,夏侯惇、曹洪、李典、乐进四员大将,在曹操的指示下,全面弃守豫州。率部疾奔荆州而去。
行至鲁阳,夏侯惇对众将道:“汉军入荆,必经此。我自守之。尔等助子孝破吴军。”
汉军若从豫州追来,最方便的路径自然是走鲁阳。不然的话,也只能绕过绿林山,走之前臧霸、夏侯渊的道路了。但夏侯惇觉得,汉军不可能放着南阳重镇不去管,而走绿林道去取江夏,没这样的道理。所以他决定留下来在这里抵抗汉军,为曹军争取时间。
曹洪、李典、乐进在鲁阳辞别夏侯惇之后,便直奔江陵。行至襄阳,逢曹仁的使者。曹仁得知诸将南下,大喜。遂派人来联络。
诸人在襄阳歇下,然后在曹仁使者中得到了目前荆州的形势。原来经过数次大小战争,荆州目前仍然处在僵持阶段。
华容城目前是曹、吴两军争夺的焦点,两军在这里反复攻防厮杀。竟陵城也仍然在吴军手中,李通驻扎在那里,盯住竟陵军。而臧霸到了竟陵城下,奈何竟陵守将并不上当,所以就与李通兵合一处,进驻大营。
夏侯渊仍然率了骑兵,在江夏北部袭扰地方,以牵扯周瑜精力。之前历次战争,吴军占尽上风。
袭得华容得手不说,还重伤荆州水军将领蔡瑁。在安6之战中,大破曹军。逼得臧霸只能往奔竟陵。黄盖夜渡,又击破黄射、赵俨。更是在华容成功守住了曹军的反扑。
可以说,如果曹军不进行增兵,在周瑜的带领下,曹军必然讨不了好去。也正是在这样的认识下,也在汉军的步步紧逼下,曹操选择了孤掷一注。
现在的荆州,可谓是将星云集,曹操这边,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于禁、乐进、李典、臧霸、李通、赵俨等人;吴军这边有周瑜、程普、黄盖、徐盛、潘璋、蒋钦、周泰等人。能打能冲,文武双全的,都来了。
黄盖打通北上通道之后,于禁也尾随黄盖到了华容城下。南方三郡无人压制,武陵太守濮阳逸在长沙留守,见江防空虚,也就毫不客气的把荆南三郡的兵马、粮草,源源不断的送至江夏。以助己军。
得到曹仁的情报之后,曹洪等将就商议,该兵何处。曹洪就道:“今文则、伯然与黄盖等争华容,莫如取道南下,助文则夺华容,而后举兵往攻竟陵?”
曹洪说的,也是目前荆州曹军的主流思路。不把华容打下来,他们就没法全心全意对付竟陵。大规模的反攻,也就无从谈起。
事实上,荆州吴军占据的数郡中,就只有江夏最重要。所以曹仁之前的一系列战争规划,都是围绕江夏展开的。
然而现实给了曹仁沉重的一击。江夏不是那么好打的。历史上,从孙坚到孙策,再到孙权,打了无数次江夏,直到把黄祖给磨死了。这才得逞。时间跨度从初平年间到建安年间,长达十余年,死伤了无数兵马,甚至孙坚都折在此战中。可见江夏之易守难攻。而事实上,江夏(武汉)到了二千年后,依然也是中国的枢纽城市,华中重镇。
乐进沉吟一会,就道:“华容与竟陵,互为依托,竟陵与安6,安6与夏口,又互为依托,环环相扣。攻此则彼援,攻彼则此援。以我之见,莫如集结大军,断吴军之粮路。”
曹洪与李典一听,目光对视了一下,觉得此事可行。于是便看向乐进,道:“将攻何处?”
乐进在地图上,点了两下,道:“南下攻打长沙三郡,断周瑜之臂助;或攻西陵,扼大江之咽喉,断扬州之来援。”
曹洪与李典对着地图一看,觉得此事可行,便去信曹仁。曹仁接到信后,打开一看,心道我早有此意,奈何手头兵力不足。之前让于禁镇守孱陵,便有此意,结果他却一时懈怠让黄盖偷渡过江,导致局势崩坏。
确实如此,之前要是于禁能压制黄盖的力量不过大江,而夏侯渊等人又在江夏北方袭扰西陵诸县。在这样的情况下,周瑜还真的不太好应付。
要不是竟陵坚城,又有徐盛、潘璋镇守,而周瑜与程普亲自出动,解了安6之围,只怕江夏就已经岌岌可危了。
现在豫州大军席卷而来,曹仁若还不会利用,那就枉为大将了。当下就同意了曹洪的意见。让曹洪、李典带二万兵马,南渡,取道武陵,攻打长沙。又让乐进、赵俨率二万人马,走襄阳,出江夏,与夏侯渊汇合,一道围西陵。若攻下西陵之后,趁势而下,攻打鄂县。
得到命令的三将,就迅展开了行动。
与此同时,华容争夺战,也进入了白热化。黄盖坚守城中,拼了老命,这才击退城外曹军一波又一波的攻击。
于禁也红了眼,他一个不慎,老虎打了个盹,被黄盖偷渡过江,袭破黄射、赵俨。曹军大败不说,还害得黄射被斩。
曹仁来信斥责不说,于禁心中也非常不好过。在孱陵辛苦那么久,一场功劳,全化作乌有了,他如何能甘心。为了洗刷耻辱,他在城下,与黄盖展开了殊死搏斗。
攻城战,除了硬拼,拿人命来消耗,其实也没有太多办法可想。水攻不靠谱,华容周围虽然是大泽,但它本身地势偏高。难以引水来淹城。火攻也不靠谱,华容城靠近水泽,城中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水。掘地道,一铲子下去全是水,掘地三尺,泉水自涌成水坑。夜袭?城中黄盖防的就是夜袭。劝降,呵呵,要能劝降,之前的守将早就降了。还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