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4 挑拨清廷(1/2)
慈禧太后的脸色陡然之间变得铁青,这种事情看似荒诞不羁,可是满清统治者向来喜欢在文字中寻找“微言大义”。
雍正年间,一个书生见微风吹动书页,口吟“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雍正“旋即下诏杀之”。
乾隆年间,诗人徐述夔半夜听闻老鼠啮咬衣物,口吟“毁我衣冠皆鼠辈,捣尔巢穴在明朝”;见到一幅画上的牡丹不是红色,而是紫色,口吟“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徐把这些诗句编在诗集之中,等到徐死后,有人向乾隆告发,乾隆以叛逆之罪,下令将徐开棺剖尸。
今天慈禧太后听到这话,猛然间出了一身冷汗,颤声说道:“难道是袁世凯要灭我大清吗,投靠飞贼吗?”
翁同龢叩首再拜,朗声说道:“老佛爷莫忧,臣以为,这是飞贼用的离间之计,意欲使我大清君臣失和,飞贼好趁虚而入。”
慈禧太后用蜀锦手帕擦了擦额上冷汗,厉声说道:“给哀家把何人传说此事打探清楚。”
杨昌浚立刻派人出去查访,那些小孩子懂得什么,只说“穿土黄色衣服的姐姐教的”,消息报告到慈禧太后那里,慈禧太后沉声疑道:“穿土黄色衣服的姐姐,是何道理?”
翁同龢面色骤变,面色惊慌,汗出如浆,慈禧太后急忙发问:“翁爱卿这是何为?”
翁同龢急忙说道:“明朝尚火,我大清尚水,取水克火之意,那些人身穿土黄色衣物,分明是‘土’也,土克水,莫非是上天要……要亡我大清……”
慈禧太后听罢此言,惨呼一声,一口鲜血喷涌而出,人事不省,左右急忙相救,慈禧太后这才醒转。
慈禧太后冷声说道:“这不是上天要亡我大清,而是上天在示警,那袁世凯,有投靠飞贼,效法吴三桂之心。”
翁同龢没有说话,左右臣子也没有一个人说话,慈禧太后重重一拍椅子扶手,问道:“袁世凯镇守潼关,为何不出兵与飞贼交战?”
还是没有人说话,慈禧太后提高了声音,“都哑巴了吗,怎么都不说话?”
翁同龢小心地说道:“启禀老佛爷,袁世凯在潼关镇守,所作所为,我等皆不知情。”
好一个翁同龢,说话真是凶狠,说这样的话,就相当于在说,袁世凯很有可能在密谋投降林飞,如果翁同龢能说一些袁世凯的好话,那还能打消慈禧太后的疑虑,可是翁同龢,是不可能说袁世凯好话的。
原因很简单,袁世凯是李鸿章的亲信,而翁同龢素来和李鸿章不睦,岂能说李鸿章亲信的好话?
慈禧太后还没有昏聩到因为几句小儿歌谣而杀掉袁世凯的地步,她想了想,吩咐翁同龢:“派出督战钦差到袁世凯的身边,袁世凯若有背叛我大清之意,立刻回禀。”
翁同龢答应下来,去安排这件事情,慈禧太后命令自己的心腹太监——小德张,担任督战钦差,前往潼关。
小德张是林飞时代赫赫有名的太监,此时他正在蒸蒸日上时期,还没有日后那样权倾一时,按理说让一个太监去当督战钦差,似乎有些说不过去,可是慈禧太后现在除了身边的太监,很少相信别人,就连光绪皇帝都因为珍妃的事情被她软禁了。
小德张来到潼关,此时的袁世凯也听说了童谣的事情,见到小德张便跪倒在地,哀声说道:“请张公公回禀老佛爷,我袁世凯的忠心天地可鉴,林飞不过是在施离间之计,想要诱骗我出关,我军不如华夏军,一旦出战,难以取胜。”
小德张把袁世凯的说辞禀告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当然不会轻信,于是让小德张看紧袁世凯。
西安城中的守陵人也知道了这件事情,守陵人听到慈禧太后派人监视袁世凯,立刻让人给千代静香送去消息,千代静香接到这个消息,立刻给林飞发出电报,要林飞做一些讨好袁世凯的事情,迷惑清廷。
林飞的阴谋诡计数不胜数,很快想到了办法,林飞首先命令河南省省长,在河南项城,修葺袁世凯的祖坟,并把这件事情大肆宣扬。
林飞又命令驻扎在潼关之外的河南第一师后撤五公里,以此显示自己毫无进攻潼关之意,林飞甚至还在战俘中找到了袁世凯的一个远房亲戚,让他在华夏军中当了个小官。
这些事情,都被林飞有意透露给了清廷,清廷知道这些事情,对袁世凯更加怀疑,而袁世凯,则是百口莫辩。
袁世凯陷入危机之时,清廷又有人给他捅了刀子,这个人正是翁同龢。
潼关守将是个要职,翁同龢早就想把自己的亲信安排上去了,这件事情听起来可能有些不可思议,华夏军都兵临城下了,清廷内部竟然还有心思勾心斗角!没错,清廷内部的勾心斗角和相互倾轧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翁同龢于是向慈禧太后谏言:“老佛爷,如今世人皆传袁世凯有不臣之心,长此以往,必生大患,何不让袁世凯统领精锐,出关与飞贼一战,若是战胜飞贼,必然能堵住世人的悠悠之口。”
慈禧太后觉得翁同龢说的很有道理,于是一道诏书发到潼关,要求袁世凯即日出战,征剿华夏军。
袁世凯看到这份诏书吓得面如土色,急忙对小德张说道:“张公公,求您启禀太后,这潼关,只能固守,不能出战,一旦出战,后果难料,潼关一旦失守,则西安危如累卵。”
小德张听罢冷笑一声,“太后老佛爷的旨意,岂是我等能忤逆的。”一句话把袁世凯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