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中平二年岁末的十三个片段(七)(2/3)
儿子每日都在你身边,好好尽一尽孝心!”谁知刘母听了,却一个劲的摇头,道:“阿母在家挺好的,虽然你不在家,但是有亲戚邻里照应,阿母也不觉着孤单。若是跟你去了,人生地不熟的,阿母每日想找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你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个正经的官职,就应该专心奉公,怎能因阿母而分心?”
刘备见一时说服不了母亲,只得作罢,转而命随从杀鸡煮黍,准备午饭。
“还是我来罢,你身边都是些粗汉,舞刀弄枪在行,哪里懂得做饭?”刘母正准备亲自动手,却听得院门口一阵喧哗,几名老者在众人的拥簇下,进到了院中。
“原来是三丈、四丈、九丈来了。”刘母在屋门口望了一眼,道:“玄德,还不去拜见族中的长老?”
“丈”是对老者的尊称,而“三”、“四”、“九”之数,则是按照族中的排辈来称呼的。三位老者正是涿县刘氏三个不同分支的现任族长。
刘备整了整衣冠,迈步出了屋子,与几位族长见礼。为首的刘三丈笑呵呵的扶起了刘备,道:“我涿县刘氏能出玄德这样的俊才之士,实在是祖宗庇佑,宗族之幸啊!”
“是啊,是啊,玄德自幼就有贵人之相,非常人可比,如今果然是一展骏足,腾达有期啊!”刘四丈亦附和道。
那边刘九丈一指院中东南角上的桑树,道:“昔日有相士言道,此树非凡,当出贵人。如今看来,相士所言不虚啊!”
刘备听了,表面上谦逊不已,心里则冷笑连连。当初自己未曾发达的时候,三位族长何曾拿正眼瞧过自己?那刘九丈说起来,是本支的族长,按理来说,本支中若有孤儿寡母,生活难以支撑的,就该由他牵头,赈济救助。可是,刘备母子窘困十数年,却从未见刘九丈伸过一次手,拉他们一把。
甚至,当后来刘备不得已走上“【黑】【道】”的时候,几位族长还深以此为耻,告诫族中子弟,万万不可学刘备那样,自甘堕落,去做“狡猾之徒”的首领,整日里不务正业。
至今,刘备还清楚的记得,同族的亲属是怎么在背后指指点点,说长道短的。刘备平日里大多数时候都待在外面,眼不见心不烦,而这种种压力,就要由家中的母亲来独自承受。对此,刘备一直难以释怀。
不过,刘备毕竟不是那种小肚鸡肠之辈。更何况,对方如今对他满口的恭维奉承,如此低声下气的态度,即便只是出于趋炎附势之心,但也足以出一口当日的恶气了。
“诸位亲长,我今日刚刚到家,仓促之间,招待不周,还请诸位亲长见谅。我已命家仆杀鸡煮黍,诸位亲长不要嫌弃,用一餐便饭如何?”刘备谦让道。
“不必,不必。玄德啊,我等已在宗祠中备下了酒宴,为玄德接风洗尘,还望玄德不要推拒!”刘三丈殷勤劝道。
宗祠在古代,除了作为祭祀场所外,有时也会充当宗族聚会的场地,不过,也不是随随便便,任何聚会都能在宗祠中举办的。因此,刘三丈等人在宗祠设宴,款待刘备,已经算是相当高的规格了。
刘备屈沉十数年,等得就是扬眉吐气的这一天。因此,刘备丝毫没有推拒的意思,只在嘴上谦让几句之后,便与三位族长一起,来到了宗祠当中。
进了宗祠,刘备率先拜祭了祖宗,紧接着便去拜祭自己的父祖。这时,刘备才发现,自己父祖的排位,也被从旁边的厢房,移到了正堂当中。
刘备见了,慨然之余,又不由得悲喜交加。同时,他心里暗下决心,更加坚定了出人头地的念头。
随后的宴席,除了三位族长外,还有不少族中有头面的人参与。众人无一不是谀词如潮,奉承刘备,而刘备在高兴之余,也不敢太过肆意欢喜,他面带微笑,礼数周全的一一应对,总算没有在族人面前落下话柄。
宴罢,刘备回到家中,略略醒了醒酒,便重整装容,备了一份厚礼,命随从挑着,前去拜访族叔刘元起。
对刘备而言,在所有的亲族当中,唯一与自己有恩情的,便是这位族叔了。
当年刘备之所以能够有能力外出求学,全靠刘元起的资助,而且,这还不是普通的资助,而是跟刘元起的亲生儿子一个待遇。对此,刘元起的妻子很是不满,可刘元起却认为刘备“非常人也”,执意如此。
见了刘元起,刘备二话不说,先行大礼拜见。刘元起赶忙上前将刘备扶起来,道:“玄德能有今日,也算我当初没有看错人,你父祖在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了!”
如今,刘元起的妻子哪还敢看不起刘备?见了刘备送来的厚礼,她更是眉开眼笑,热情不已。
叔侄两人闲叙了一阵子之后,刘备问道:“怎么不见德然弟?”
刘备口中的德然弟,说的就是刘元起的儿子刘毓刘德然,当日曾与刘备一道外出求学,也算是卢植的弟子。
“德然在县中任簿曹书佐,这会还没回来呢。”刘元起答道。
“哦?德然弟终于被选中了吗?当真可喜可贺!”刘备向刘元起拱手称贺,他记得在自己举义兵离开涿县之前,刘毓一直没能被选任为县吏,着实让刘元起头疼不已。
“说起来,还真是侥天之幸呢!新来的明庭(县令尊称),恰好是德然当日的同学,看在昔日同窗学艺的份上,这才录用了德然。否则,我一无门路,二乏钱财,哪里能办得到!”刘元起叹道。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