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削除封国(1/3)
第六十八章削除封国
萧子山觉得自己很是倒霉。本来,他已经跟着第一批赶赴广宗屯田的队伍,走出了三十多里地去了,谁料想,从后面赶来一支骑兵,将队伍拦了下来,点名叫他。
等萧子山听明了这支骑兵的来意,心里顿时叫苦不已,身为曾经的“贼渠”,虽然已经被卢植赦了以往的罪过,可是,安平王这件事情,有那么简单么?若是闹了出来,恐怕又是一桩泼天大案。
当日拥立安平王的马千嘱已经死了,此案的罪魁祸首,算是没了。就不知道汉家朝廷、刘家天子,会不会因此迁怒于自己,把自己拿去顶缸?又可况,萧子山也曾劝过甘陵王登基称帝,自家的屁股也不见得就有多干净。若是陷到这桩泼天大案当中,最后会落个什么下场,怕是只有老天知道。
萧子山有些后悔自己没有拿着黄金,直接走人了。当日得到了二百金赏格,萧子山本来做出姿态,要平分给自己与马千嘱的部众。然而,一干部众平日里习惯了头领多拿,自己少拿,如今见萧子山要将黄金与众人平分,反倒心虚没了主张,不敢接受。最后,萧子山自己拿了一百金,然后将剩下的一百金分与了部众。
本来,萧子山可以拿着这笔黄金,自寻出路,但是,他又一时舍不得抛下昔日的部众,而且,因为对马千嘱之死心中有愧,连带马千嘱残余的部众,萧子山也决定要好好的照应,替他们找一条好的出路。
就这样,萧子山没有走,而是跟着两股部众一起,赶往广宗屯田。却不料因此陷进了这么一桩大案当中。
如今后悔已经来不及了,萧子山略一思虑,决定还是实话实说,老实配合卢植与那个什么李国相办案。因为就算他自己不说,马千嘱的部众当中,知情的人也不少,谁也不敢保证他们能各个守口如瓶,保住秘密。再说了,这桩大案,主犯是安平王刘续,自己又何苦替他保密?
就这样,萧子山与几名马千嘱的部众,一起随着骑兵回到了信都,将整件事的详情,跟卢植与李燮抖落了个一干二净。
卢植闻言,倒吸了一口凉气,心道,这一回,安平王刘续是无论如何也逃不了罪责了。真没想到,当日在信都城中,还真的发生了拥立藩王这么一件事情,民间的传言,并非是空穴来风。
李燮大喜之余,又觉得并不满足,既然安平王刘续有事,难道甘陵王刘忠就能干净得了?他将脸一板,喝问道:“我且问你,难道你们就只拥立了安平王一人不成?”
萧子山听了,心里咯噔一下,不过,他很快就镇定了下来,虽然他曾经有过此意,但是毕竟只是跟刘忠提了一提,并没能付诸行动不是?于是,萧子山微微一笑,道:“使君说笑了,我等虽是乡野之人,没什么学问,但也好歹知道‘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既然已经拥立了安平王,又怎么能再拥立甘陵王?”
“哼,你休要狡辩!”李燮呵斥道:“你当我不清楚你等的底细么?你与那马千嘱,本非一伙之人,你劫持了甘陵王之后,抵挡不住朝廷大军的讨伐,这才带着甘陵王逃到了信都。焉知你在甘陵之时,没有拥立过甘陵王?若你没有此心,又何必劫持甘陵王?”
萧子山一时语塞,不知道该怎么辩解。当初他劫持甘陵王,的确是想利用刘忠的身份,洗脱自己“妖贼”的身份,打出“清君侧”或者“废黜昏君,另立明君”的旗号,好争取更多人的支持。
虽然因为刘忠的严词拒绝,萧子山最终没能得逞,但是面对李燮的质问,他竟也无从狡辩。最后,萧子山一咬牙,道:“小人的确有过拥立甘陵王的想法,奈何甘陵王宁死不从,小人才没能得逞。使君要为此治小人的罪,小人无话可说,但若想让小人攀扯甘陵王入罪,小虽不是什么有德的君子,但也不愿陷害一位贤王。”
卢植点了点头,对李燮道:“此话不假,当日我进攻信都的时候,妖贼曾挟持二王上城,威逼我退兵。据前线的军士所言,安平王在城楼上,哀求乞命,全无骨气,而甘陵王在城楼上,却大声催促我军进兵,不要顾忌他,还说出了‘生是汉家的藩臣,死是汉家的节士’这等话语,可见不是贪生怕死之人。”
李燮闻言,默然不语,半晌,才暗叹了一口气,道:“卢公,既然证据已经确凿,那我们二人便上疏朝廷,向天子禀告此事罢!”
李燮走后,卢植对萧子山赞许的点了点头,道:“萧君,难得你心中还存一个‘义’字。只要你日后改邪归正,走上正途,未必不能出人头地,做出一番事业来。”
萧子山哈哈一笑,道:“能得到卢公的赞许,小人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广宗的屯营,如今虽是军法管制,担任屯营各级官吏的,大多是军中的士卒。而然,军法管制迟早是要解除的,而屯营的官吏,也要渐渐换成屯民担任。还望萧君到了广宗之后,好自为之。”卢植有意抬举萧子山,便轻轻的点了他一句。
萧子山心道,我当初好歹也是一方的渠首,若是拥立的事情成了,也未必不能享受几日公卿的地位,如今,这一处屯营的长吏,顶破天也就是一个里长罢了,有什么可“好自为之”的?
不过,想到已经横死的马千嘱,萧子山又叹了口气,心道,罢罢罢,人这一辈子的名禄,怕是早就定下了,凭你怎么折腾,不是你,就不会落到你的头上。当初恩师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