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多给年轻人机会(1/3)
法正虽然刚刚及冠,是个不折不扣的毛头小子,但眼神却极为清亮与自信,纵然保持了一定的谦虚,说话却掷地有声,“张鲁无能之辈,虽据汉中却不思进取,以为只要守住各处险要,就能在汉中称王,这天下哪里有这么便宜的事情。主公只需将大军往散关、斜谷一带集结,张鲁必然要调集大军守住这两处关隘。据在下所知,除了这两条大路外,南山还有条子午小道,可直抵南郑。虽然山路十分陡峭,车马难行,但步卒轻装简行还是可以走过去的,主公可谴一支偏师,穿过子午小道突然出现在南郑,届时南郑兵力空虚,若有汉中士族从中接应,则南郑反手可下,汉中可定矣!”
罗征沉声道:“孝直有把握说动汉中士族?”
法正朗声道:“事在人为,在下愿前旆汉中一试!”
罗征沉吟了下,就看向贾诩和荀彧。
贾诩道:“若能兵不血刃而下汉中,自然最好!”
荀彧也点了点头,汉中不过一郡之地,不比司隶之地,战线数千里,罗征就算打下暂时也没办法去守,对凉州刚刚有了点起色的内政来说更是巨大的负担。汉中则不然,非但地势险要,可为关中的西南门户,而且钱粮丰足,对罗征治下的内政更不会有负担。
若能兵不血刃而下汉中,这自然是一件极有有利的好事。
罗征见贾诩和荀彧都点头了,当即断然道:“好,孝直可前往汉中一试。”
“在下遵命!”
法正急拱手应命,虽然极力掩饰,却还是有些振奋。
罗征和贾诩对望一眼,心照不宣的露出了一丝笑意。但很快就收敛。
年轻人和老油条最大的区别,就是年轻人富有激情,立功心切。
因为年轻。所以渴望功名,也最是珍惜得来不易的机会。
对于年轻人来说。光有名气和能力还不行,想要立功还得有机会。
但就是这个展现能力,出风头的机会,对于年轻人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可求的。
年纪轻轻,想要官场上身居高位,简直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不是每一个诸侯都像罗征和曹操这样。能做到唯才是举,都愿意给年轻人机会。
法正一介白丁,刚刚致仕能给军师贾诩作副手,就已经是莫大的荣幸了。
如今提出的建议又被采纳,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干,又岂能不振奋。
至于罗征,则纯粹是另外一种心态了。
就算不能兵不血刃而下汉中,他也会给法正一个表现的机会。
身为主君,不怕手下没有功名之心,就怕手下的人没有激情。
只要有功名之心就好。说明法正确实是想干成这件事,至少出发点是对的,对于一个英明的君主来说。如何充分让手下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才是最重要的。
这也就是身为主君必须要具备的一个重要能力,知人善任。
就算法正因为经验不足,最终的结果差强人意,罗征也会给他机会放手去干,至于在这个过程中法正会得到成长,而且自己也没有什么损失。
两日后,风尘仆仆的徐晃终于带着八千河东军赶到了长安。
自入夏以来,关中兵马就在频繁的调动。
如今凉州已经步入了正轨。不需要再留大量的军队驻守,罗征治下的战略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关中。麾下的数万军队在攻占关中后,也在循序渐进的进行重新整编。
河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只有让高顺守着,罗征才能睡的安稳。
函谷尚在李傕手中,弘农就成了不设防的羊圈,之前因高顺极为推崇,罗征对徐晃这个无名之辈也并不陌生,这才勉强让徐晃的八千河东兵暂时镇守弘农。
不过徐晃终究是降将,让河东兵镇守弘农,罗征心里有些不踏实。
这无关信任与否,连徐晃的面都没见过呢,就将守卫关中门户的重任相托,再英明的君主也不会冒这个险,毕竟徐晃一个人也代表不了八千河东兵。
罗征就找了个机会,将徐晃和其麾下的八千河东兵调来了长安。
张辽智勇兼备,早在吕布麾下时,就曾识破罗征和贾诩的奸计,投入罗征帐下后不论是平定张掖、酒泉、敦煌三郡,还是此前率军奇袭安邑,都展现出过硬的军事才能,有独挡一面的大将之才,这样的人若不重用,只能说明罗征有眼无珠。
荀彧提议让张辽镇守弘农,的确是个不错的主意。
有张辽坐镇弘农,罗征到也放心。
“晃,参见主公!”
长安东门,罗征带着一众心腹文武,亲自在城门口迎接。
徐晃早就下了马背,牵着战马徒步前行,及时到了城下,罗征带着贾诩等人大笑着迎过来时,只是略微犹豫下,就铿然拜倒在地,以臣子之礼拜见。
虽然这种比较隆重的大礼太麻烦,罗征也不大在意,平时能免就都免了。
但徐晃第一次见罗征,自然要依足了礼数,方能显出诚意。
“公明快快请起!”
罗征大步上前,亲自扶起了徐晃。
“多谢主公!”
徐晃顺势起身,立于一侧,心里多少有些感慨。
“来来来,吾先给公明介绍一二!”
罗征拉着徐晃,先一指身侧的荀彧,“这位荀彧荀文若,添居将军府长史之职,负责本将军治下所有政务,亦参谋军政要略,乃吾之左膀右臂!”
徐晃一拱手,“见过长史大人!”
荀彧回了一礼,说了几名赞美的话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