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消失的伙伴(4/51)
文册一些神章创出了最早的奇门格局供后人参悟天道。即便有了黄帝的创新,但能够将混沌之气保留下来助自己参悟天道的人那也是凤毛麟角,直到老子李耳参悟天道开创道家后,领悟人体元神乃魂魄聚合而成,而世人为何无法以奇门格局控制混沌之气萎靡,能够保留其不萎靡的人也是少之又少,所以到头来人活一世,为了参悟天道,争的只是那一股很少的气罢了,而看破了正是因为人与人的魂魄不同,资质不一,老子怀着万物源于始一的想法,创了一套可以供世人研习的道家心法,也就是道家打坐静修的呼吸法门,道家打坐讲究一呼一吸之法,以鼻吸,以口吐,而混沌之气也正是随着人口而出逐渐萎靡,所以争的正是从口中流失的气,以至于后来不管是在道家还是国术的一些内家武学,打坐那绝对是千篇一律的,眼观鼻,鼻观心,舌顶上颚把气压回丹田,然后再提纲静坐,防止到了丹田的气从魄门(gāng_mén)窜出。
而这之后,“人争一口气”其真正的含义也逐渐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之中,但不管如何,今天对其的解释还是充满正能量的,其中不乏励志与面对困难保持不屈的精神这些解释。
而在历史的洪流当中,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也没有了当初的繁荣,甚至在南宋灭亡之后,逐渐被印度传入中土的佛教所掩盖了名望,加千年的岁月辗转,其中很多道家的名言真理不是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就是被后人更改,而“人争一口气”的说法不但被更改,而且还在前加上了佛教,至于加上“佛争一炷香”这句话不知道是因为这句话押韵还是加上这句话的作者觉得佛本是道。至于具体的原因却无法考证。
但历史上有明确的记载,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后,确实受到道教很大的影响,这些从佛教很多的事迹当中都可以看出佛教为了让华夏人民更容易接受这个外来宗教,其中的改革可谓不少费心。
当你了解了这些后,不要再以拍打跟大吼的方式来恶作剧,要知道人在全身放松的情况下,不但身体是脆弱的,魂魄也是一样,我想你也不想自己朋友因为自己的一个恶作剧魂飞魄散吧,一句话--致人于万劫不复的只有人。
人的六种意识当中从喜到惊,一个站在生命源头,一个却站在死亡边缘,看似站在对立的位置,但这其中又包含了自然的规律,六种意识当中若单论哪种意识能够蒙蔽人的心智,那无疑是怒这种意识了,怒虽然处于喜与惊之间,但其对人产生的影响却太大了,因为怒是六种意识中唯一一种不惧死亡的意识,一个人在怒意的驱使下,连死亡都丝毫不惧,想象这是何种力量,对于这种力量的记录,想必大家最熟悉的便是“怒气冲天”这一个成语了,但在奇门一脉流传下来的书籍中并未记载这个典故,而是记载了怒意滔天跟怒意覆天两段故事,看到这里你便能想象怒的力量有多大,这是一种怒意识到达了一定的临界点可以冲破天的能量。
言归正传:或许起初看到这么多村民离自己不过五米之遥,外公或许还会心虚,毕竟双拳难敌四手,何况这不下百数的手,但随着心中升起的怒意越来越浓,外公起初眼中的一丝心虚之色也逐渐被暴戾所替代,仅管外公没有学过一丝半点的门派武学,但那个时代能够走南闯北的多少手底下有两下野路子,再加上生长于农村,那个时代农村长大的人,身上的力气可叫一个大,凭借着这两样,以外公这身劳力平时都可以对上龙开云跟张二愣子不落下风,更别说自己手里还有家伙。
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先动。不管是在战场上两军对垒,还是民间的比武,先机占尽才能处于不败之地,所以一看到两人在离自己不到一米的位置便有挥拳舞脚之势,外公当下抢先一步,只见他不退反进,趁张二愣子跟龙开云两人的拳脚还没有完全使出之时,先是一脚踢在张二楞子的小腹上,然后反转刀身,一记以刀为棍的横扫千军对着龙开云挥在半空还未落下的小臂狠狠的砸了下去,由于外公没有保留力气,那把柴刀仿佛也在破空之中与空气产生的摩擦发出了一丝呼啸。
“砰、咔”“啊..”随着两声轻微的沉闷声过后,便是龙开云的惨叫,刀到骨碎,不知道是不是外公这一下太过勇狠,即便是刀背砸在手臂上,除了把龙开云的手臂骨头砸碎外,那一股股殷红的鲜血也从刀背落下的位置溢了出来,没几秒便将龙开云的手臂与衣服染得通红。
外公并没有因为龙开云被自己砸断手臂而打算就此罢手,只见他先是冷冷的扫了一眼不远处的众人,然后便抽回目光随之移到了张二愣子身上,而在场的人在看见外公向张二愣子走去时,傻子也能知道外公接下来要赶什么了,但知道归知道,在场的几十号人却没有一人敢去阻拦,甚至连出声的念头都不敢升起,实在是因为刚刚外公扫视他们的眼神让他们开始后怕,直到这时他们才恍然醒悟外公平时就不是一个好惹的角色,而刚才外公看过来的眼神,在这大热的三伏天,也不由让他们后背冒出丝丝冷汗,要是出面阻拦了,鬼知道下一个倒霉的是谁。
或许这些村民刚开始就没有出手帮助张、龙二人的意思,出声助威无非就是凑个热闹罢了,多数人都认为在绝对的人数的威慑下,外公是不敢反抗的,可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外公不动手了,而
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