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彭郁的踪迹(1/2)
北平城,孟宅。
孟如晦今年五十七岁,但看起来已经像个六十几岁的老人,鬓角斑白皱纹叠生,这几年的总理生涯让他苍老的更快了。
此时,孟如晦抽着烟揉着额头,身边一个梳着分头的俊朗男子双手自然下垂的坐在沙发上。俊朗男子腰板挺直,上身微微前欠,看着孟总理皱着眉口盯着大大的办公桌上扔着的几十张照片。“庞涓,你说这……唉,这个常文山也太不让人省心了!”孟如晦最近是头大如斗,常文山本来算不上他的嫡系和直属,说严重点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虽然常文山是出了名的不沾派系混吃等死,但最近一茬茬的事让孟如晦不得不想尽办法把常文山绑在自己的大船上。
庞涓仍然保持着微欠的身形说:“总理,这个常文山平时惹不到这么多人,这突如其来有这么一档子事,时间还卡的这么精准,难道有人……”在中央直属工作的人都知道,说话说一半才是做秘书的准则,说多了,会显得不领导机灵透彻,保不齐哪天被领导记起来就是无妄之灾;说少了,领导会觉得你不够敏锐,那么你也就不用再做明为秘书暗为智囊的位置,要知道,这个位置倒下一个,就会有百十号人为这个位置打的头破血流,这百十号人无一例外的都是人精。
孟如晦微微摇头,这个假设他想过。某些知晓内情的老家伙在这件事上暗捅一刀是符合他们自己的做人准则的,在这个大水池子里,谁都想把身边的人往下压压方便自己露出头来,至于总理这个位置,说白了,只能证明你表面上比别人风光,但实际上也就是个出了问题顶大缸的角色,决策大家权衡,出问题一人抗,这早就是政坛上的潜规则。孟如晦弹了弹烟灰,常文山这个人他是了解的,仗义大度但在钱上有些看的不够开,这大抵也和常文山年轻时穷怕了有关,于是便被人抓住小尾巴拍了这么一大堆账目上的照片。不过说句实话,栽跟头的政客们都是在钱上露的马脚,但栽跟头这件事绝对与钱无关,只是在某些时候站错了位置,让别有用心的人惦记了而已。
有些事情不方便同庞涓讲,其中,就包括那个现在在上海的叫卜一卦的孩子。中央有位大佬借着卜一卦将事情在他面前推开的时候,孟如晦才知道,这些年他一直觉得孤身一人的战斗原来在暗地里有不少的支持者和盟友。卜一卦的身世孟如晦知道,卜大少到上海的这一步让很多人看起来都是彭家即将回到中央的前兆,但究竟是从军入政,还是直接从政有着相当大的不同。近些年,政治局一直在不停的安排着局内某些人的小辈扎在军中,表面上说历练,但总有些手段让这些小辈们渐渐的暗掌实权,他们不觊觎封疆大吏的位置,只用自己的方式不停分化着军队中本来一致的声音,这同军方近几年的动作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孟如晦却是政治局中军方的坚定支持者,思考的时候都会从军方的利益出发,这并不是有人暗中承诺给孟如晦多少好处,而是孟如晦觉得,富国强兵必须要有因果联系,国家既然已经富足,那么下一步如果不是强兵,就怪不得华夏在别人眼中变成一只硕大的肉食鸡,纵观历史,哪一个一统天下的枭雄,都走的是先稳经济后强军备的路子,说到底,还是拳头大才有话事权。
因为自己的观点太过另类,孟如晦丝毫没有想到,在三年前的选举中是他上台做这个总理,孟如晦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不仅没有欢欣鼓舞反而有些惴惴不安,他一直想不清,这是局里某些人的妥协,还是整个局里的风向有了逆转。直到他上位后才发现,一切都没有变化,他的某些提议仍然很难被通过,他的某些关于军备的想法仍然会被干掉,这让他更觉得有些纳闷。直到最近那个大佬带着一大堆故事出现在他家里的时候他才知道,原来某些老人们比他看的更深更远,而为了和平稳定,不得不做出某些牺牲。
孟如晦越想越多,手里的烟烧到了手才感觉到疼,急忙将烟头扔掉。正在此时,电话响起,是桌子边上那部红色的。庞涓刚欲起身去接,发现是红色电话在响,连忙站起身走出屋去。孟如晦接起电话,电话那头的人几句话就让孟如晦眉头拧的更重了。电话那头汇报的是乐山实名举报常文山的事,几分钟之前乐山的电话接近了上海市招待所,提供的信息证据确凿,如果不出意外,常文山此时是死路一条,但恰巧,电话这头的中央小组的专员是孟如晦党校曾经的师弟,而孟如晦之前曾经打过一个电话,隐晦的表示了对常文山的欣赏和欲图保驾护航的姿态,于是,才有了这暗中拨通的一个电话。
孟如晦自然在电话里对自己的师弟表示感谢,打趣道回京城安排媳妇烧几个菜好好敬上一杯酒。电话那边自然是客套不断,不停的表示总理太过客气,这只是汇报工作的份内之事。双方人情互领之后便放下电话。孟如晦放下电话用力的敲了敲额头,虽然对这件事情他有着最坏的打算,但此时,甚至比他能想到的还要复杂。
沉思片刻之后,孟如晦拨通内部电话将庞涓叫了进来,对庞涓说:“你回去准备准备,后天去上海市委报到,领个上海市政府事务办主任的虚职,别的事情,我回头同你说。”庞涓应了一声是,转身出门而去,掩上门之后,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所有做中央秘书的人都知道,自己政治道路的开始绝对不是从秘书这个职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