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穿越红楼之冷美人》

零点看书网(00kshu.win)

首页 >> 穿越红楼之冷美人 () >> 第四十五章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00kshu.win/29192/

第四十五章(2/3)

人家,她们便凑一块儿相互扶持,靠着帮人做针线活维持生计。

提起风月,薛蟠可是其中行家,立即就觉出来了:“花梭子巷里头那帮女人是属耗子的,成天见地躲屋里,接活也是靠帮闲介绍,好像生怕见了人似的!”

宝钗不由看了薛蟠一眼,轻轻叹着气:“以她们的经历,怎能不怕生?”

在多数人眼中,从良的□□也是□□。因着世人的白眼,那些可怜的花娘只能躲在花梭子巷里,才能避免自取其辱。

——找她们来做孝衣这桩活计,真是极为明智的。一则不怕她们嫌晦气不接活,二则因为她们怕生,不用担心走漏消息。

宝钗看着图纸上城西那块用朱砂勾勒的红圈圈,点了点头,又看向周嬷嬷:“查的挺快,可赏了?”

“赏了。”周嬷嬷顿了顿,似有一丝踟蹰,“其实,唐六早就盯上了这桩。”

宝钗不由讶异:“唐六爷?”

周嬷嬷接着解释。原来,那日唐六爷被宝钗一顿恩威并施,回去之后又想到了更深的层面。到底他是曾跟着薛家老老爷走南闯北的老伙计,立即觉出:薛家被人当了靶子!

见识过太多尔虞我诈,唐六爷早已习惯揣摩更阴险的算计:这次薛家没上钩,可保不准那帮心黑手更黑的会再来个几回!

因此,这几天,唐六爷一直留意着城里各家的买卖来往,暗暗记下了几笔他觉得不太正常的,其中就包括这一批紧急赶工的孝服。也幸亏有他刻意留意,要不然也不可能立即查到花梭子巷这种隐蔽的地方。

“原来如此……”宝钗凝视着地图上的圈圈,沉吟半刻,才轻轻笑道,“到底,姜还是老的辣。”

薛蟠已经等不及了一巴掌拍在那个红圈圈上:“就这儿,要不要派人去搜一搜?”

“那么大一块地方呢。再说,咱们家又不是官差……”

宝钗话音未落,就听一阵上气不接下气的疾跑。薛家新鲜出炉的“三姓家奴”、狗腿油滑之最的高顺又冲了进来,嗓子吊得高高的:“大爷,大姑娘,书院那边风声变了!”

“又出什么事了?”

与宝钗焦急而严肃的表情不同,高顺跑得满脸红光,眼睛里还闪着兴奋的光彩儿:“是好事,终于有人看不下去,跟那帮不要脸的嚎丧货对骂上了!”

说着,高顺从袖子里一骨碌掏出几张纸来,塞给薛蟠,情绪更加高昂:“大爷,大姑娘,现在满城都在传这些文章,我抢了几份回来,你们瞧瞧!”

满纸都是字,虽然是笔锋凌厉、铁画银钩好不漂亮,但——薛蟠大爷就是不认识啊!

薛蟠没读几行就觉得眼晕,宝钗却越看越惊奇,只觉满纸清气迫面而来,不由赞叹:“好文章!”

“是好文章,城里人都说好!”高顺边兴奋着,边绘声绘色地为主子讲述了文正书院里正酣畅的骂战,原来,这都来回打了三轮了!

第一轮,“义士”跪于碑亭前哭文正公,将徐龄抬得有多高,就把林如海骂得有多惨。好些文人举子“悲上心来,泣血成文”,仆于碑亭前写祭文,写完后便一撂笔再一甩纶巾,朗声读出,大骂一通“林蠡贼”,而后将祭文投入火中烧成灰烬。

书院里骂一声“蠡贼”,便迎喝一片好。其实有不少都是大字不识的平民,压根听不懂在骂什么,但不妨他们凑个热闹。

围观者众矣,不是没有觉得“林大人没做错什么”的,可没等辩白两句,就被铺天盖地的哭声骂声压住了,身穿孝服的哭祭者各个双目血红,怒发冲冠群逼而来,让有异议之人看着便心惊胆战,哪敢多说什么?

就在一边倒的哭骂之中,终于响起了一道与众不同的怒骂:“徐大人在天有灵,岂能容你们这群道貌岸然的混账颠倒是非!”

哭灵的众人纷纷看去,只见是一个从未见过的书生,相貌普通,衣着也平平,可他嗓门极响,气势也十分骇人。书生迈着大步走到碑亭之前,刷拉一声打开手里的书卷,朗声念了另一篇祭文:“螟蟊贼,陡生四野。恶之不尽,去之不得……”

祭文用词激昂,好不含糊地指出:你们这些颠倒黑白、妄图窃人而肥己的才是真正的恶贼!无论是徐大人还是林大人,无论是什么样的政,只要为民,都是好政。压低物价难道不是为了灾民?损了谁,害了谁?会觉得受损的,都是妄图损人利己的小人!

徐大人若在天有灵,真该劈道雷下来,把这帮小人活活劈死!

此文一出,小人越发激愤,又有人伏地写道:林蠡贼打着为国为民的幌子,擅用赈灾银向商人征物,顺带连物价一起定了,看着是为国为民,实际上,全留都的财政都看他一个玩了!如此一来,公平何在?都督何在?难道不是打着大公无私的幌子擅权自专,顺便沽名钓誉么?

以上这篇耗了半刻多,写文的人还没读完呢,气势惊人的书生又展了第二篇稿子——有人看的真真的,是从外头送来的。众人这才发现,这个书生并非撰文之人。

第二篇辩驳之文远没有上一篇的引经据典,而是完全的就事论事:正常年月,一石米价格为一两银到一两五钱银;而闹灾缺粮食的时候,一石大米经常要卖到三两银甚至五两银。一个青壮男子一年的口粮大概为五石,老弱妇孺也要三石到四石,灾荒年份米价翻番,那还有几家吃得起粮食?

现在林大人限粮价,将米价压在一两五钱到一两八钱之

状态提示: 第四十五章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