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元朝帝国风雨》

零点看书网(00kshu.win)

首页 >> 元朝帝国风雨 () >> 第122章 朝廷清除异己忠臣挽救危亡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00kshu.win/29110/

第122章 朝廷清除异己忠臣挽救危亡(2/4)

欢帖睦尔即位,当上皇帝后,也很有一番作为,剪除朝廷里的权奸,想着革新政治,治理好国家。巎巎担任侍经筵官。对皇帝开办授课,劝告新任皇帝要勤奋学习,增长才能。皇帝也经常向他诚恳求教,学习治国之道,想拜他为皇帝的老师,巎巎却竭力推辞。没有接受。

巎巎在对皇帝授课的时候,对《四书》、《六经》上所记载的治国之道,都向皇帝一一仔细讲解,让皇帝深受感动,很爱启发,开阔视野,掌握要领。如柳宗元写的《梓人传》、张商英写的《七臣论》,过去的元文宗图帖睦尔都非常喜欢阅读,深入领会其中的深意。巎巎在经筵的高级研讨班上。详细阐述陈商英所说的七种大臣的情形,让有在坐的朝廷高官都大为震惊,有人嫉妒,有人憎恨,他们因此知道什么叫贤能,不再无端发怒,变得心态平和。

元顺帝妥欢帖睦尔闲暇的时候,很想欣赏宫廷收藏的古今名画。巎巎答应他的请求,取出郭忠恕绘制的《比干图》。让皇帝观赏,他对皇帝借题发挥说,商王就是因为不听忠臣的劝告,最后导致国家的灭亡。有一天,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在观赏宋徽宗绘画的时候,对他大加赞赏。巎巎对当场劝告皇帝说,宋徽宗虽然多才多艺,绘画精妙,只是有一件事他却毫无才能。元顺帝妥欢帖睦尔问他是什么事。巎巎对他说:“宋徽宗什么都行,就是不适合当皇帝。安邦治国。他最后落后自身受尽屈辱,国家灭亡的悲惨结局,都是他不能为国君所导致的结果。人间的帝王贵为君主,就不应该沉湎于不当的爱好中。”

巎巎在朝廷任职的时候,每当发生天灾,民众遭到危难的时候,总是满面忧伤,让人感动,他总是寻找机会,劝告皇帝说:“上天的心地仁慈,为了疼爱人间的君主,因此才发生天灾,发出警告,让朝廷引以为戒。就像仁慈父亲教育儿子,因为有了爱才用心地教育他,惩戒他。如果儿子能够领会其中的深意,遵从父亲,孝敬父亲,那么父亲的愤怒就会立即消散。身为人间的君主,就应该好好地修身养性,忠于职守,勤政爱民,那么就会顺从天意,国泰民安。”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对巎巎非常了解,知道他完全是一片诚心,忠心为国,皇帝也虚心接受,听从劝告,改革政治,爱护民众。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专门向他赏赐了九件只孙燕服及玉带楮币,以表彰他对朝廷的忠心。

质孙服是元代达官贵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皇帝所赐质孙服,多以显示对臣僚的宠爱,受赐者往往以此为荣。按照参加质孙宴的人的地位不同,质孙服的结构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帝王、大臣、贵族等上层社会的人士所穿的没有“细摺”的腰线袍,以及直身放摆结构的直身袍;另一类是在质孙宴上服务于这些上层人物的乐工、卫士等所穿的辫线袍。古代服装名,又称“只孙”、“济逊”。汉语译作“一色衣”,明代称“一撒”的一种衣式。元、明时都有服此者。质孙的形制是上衣连下裳,衣式较紧窄且下裳亦较短,在腰间作无数的襞积,并在其衣的肩背间贯以大珠。质孙本为戎服,即便于乘骑等活动,在元代的陶俑及画中都可以见到此种衣式。

质孙服是元代达官贵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皇帝所赐质孙服,多以显示对臣僚的宠爱,受赐者往往以此为荣。按照参加质孙宴的人的地位不同,质孙服的结构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帝王、大臣、贵族等上层社会的人士所穿的没有“细摺”的腰线袍以及直身放摆结构的直身袍;另一类是在质孙宴上服务于这些上层人物的乐工、卫士等所穿的辫线袍。

巎巎曾经对人们说过:“朝廷里的天下大事,宰相都应当慷慨直言,宰相不能说的事,监察官员应当慷慨直言,台谏监察官员不敢说的事,为皇帝授课的经筵官就应当敢于直言。担任皇帝经筵的授课官员,就应当敢于说别的官员不敢说的事,向皇帝天子提出应有的劝告,那样我的心愿就算满足了。”因此那时朝廷的官员都忠于职守,对时政的得失有,都敢于直言,提出挽救的办法,很少有缄默不言的人。

当时有的大臣提议,罢免过去朝廷所设置的奎章阁学士院,以及艺文监等官员。巎巎对此提出劝告说:“民众如果有有了千金的产业。都要开办家塾,招聘教师,开办私立学校,培养人才,朝廷里的堂堂天朝,拥有四海和国土。难道连一所学校都容纳不下吗?”皇帝听了也若有所感,听从了劝告。当天就颁布命令,改奎章阁为宣文阁,艺文监为崇文监,仍然像过去那样设置和开课,不断培训朝廷官员,任命巎巎主持那里的工作。巎巎又向朝廷提出请求,设置检讨官员等职务,选择了十六名官员。作为后备人员,随时向朝廷高官授课。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答应了他的请求。

当时朝廷科举,文官考试制度已经停止,巎巎从容地向皇帝提出报告说:“古代选择人才,就是为了治理国家,经世济用,因此必须恢复科举制度,举行文官考试。这种制度怎么能够废除呢?”皇帝采纳他的报告。不久就恢复了朝廷的文官考试制度。有一天,巎巎为皇帝讲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他们谈到了当时国家的时局,以及编写辽、金、宋三史的事,应该抓紧时间完成这项文化工程,以免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历史资料就会出现缺失。后来果然设置了编写国家的机构,其实就是由巎巎发

状态提示: 第122章 朝廷清除异己忠臣挽救危亡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