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程向东登台演出 夫妻俩情难自已(3/4)
压低声音道:“蒲管家,这两人是亲兄妹吗?”/p“老爷,您说的是谁啊?”/p
谭老爷朝戏台上的杨四郎和铁镜公主指了指。/p
蒲管家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情了:“老爷说的是少班主和向南姑娘啊!他们俩不是亲兄妹。”/p
谭老爷的心里咯噔了一下,自己的判断果然没有错:“不是亲兄妹?”/p
“对啊!”/p
“这两个人谁是程班主的孩子?”/p
“向南姑娘是程班主亲生的,少班主是程班主的义子。”/p
“义子!”/p
“对啊!”/p
昌平公主正在听尧箐小姐说剧情,她扭头朝老爷和蒲管家看了看,因为蒲管家刚才说话的声音突然高了一些。/p
蒲管家看了看昌平公主,然后压低了声音,同时将嘴巴凑到老爷的耳朵跟前:/p
“我听少班主叫程班主义父来着,这个向南姑娘很喜欢少班主——不是一般的喜欢,是男女之间的那种喜欢。”/p
老爷站起身朝戏台右边走去,从戏台的右边可以走到戏台的后面。在戏台的后面,有一个圆门,圆门里面就是熙园。/p
蒲管家望了大太太一眼,然后跟上老爷。/p
两个人从戏台的右边绕到戏台的后面,然后走进圆门,走进熙园。/p
昌平公主目送老爷和蒲管家消失在戏台的后面。/p
程家班的人全聚集在戏台和院门之间的走廊上,看到谭老爷和管家走过来,大家让到一边。/p
主仆二人来到熙园北边的走廊上。/p
“老爷,您想问什么?”蒲管家觉得老爷的神情有些怪异。/p
“蒲管家,程班主有没有跟你提到少班主的身世呢?”/p
“没有,程班主没有说,我也没敢问——老奴是想问的,但又觉得不妥。老爷,您怎么想起来问这个?”/p
“我的琛儿要是还活着的话,和少班主一般大,昨天晚上,今天中午和晚上吃饭的时候,我特别留意这个少班主,怎么看,怎么有点像我年轻的时候的模样?”/p
“既然老爷这么说了,那老奴就斗胆说一句——老爷不说,老奴是不敢说的。”/p
“在青州,老奴一见到少班主,就觉得他的模样和老爷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p
“老奴只是在心里面犯嘀咕,不敢在老爷面前造次,老爷是何等身份,少班主长的再像老爷,老奴也不能把他和老爷往一块扯啊!”/p
“老爷,有一句话,老奴不知道当讲不当讲?”/p
“蒲管家,您不要左一个‘老奴’,右一个‘老奴’,我跟你不知道说过多少回,在我面前不要这么客气。”/p
“老爷这么说,那是老爷宽厚仁慈。善待下人,老爷看得起我蒲守诚,但主仆之间的规矩是不能破的,这么多年,老奴都已经习惯了。”/p
“蒲管家,您想说什么,但说不妨。”/p
“老爷和大太太,先没了儿子,后没有了女儿,娶了二太太和三太太以后,老爷有了自己的女儿和儿子,失子之痛恐怕已经渐渐平复,可大太太——她。”/p
“我明白您的意思,我和夫人同床共枕这么多年,她内心的痛苦,我何尝不知道呢?”/p
“不管我怎么对她好,都无法愈合她内心的伤痛。让您到青州去请程家班,不就是想让她高兴吗!高兴了,她就会暂时忘记对两个孩子的思念。”/p
“老奴心里明白,要不是为仁少爷母子俩早早晚晚到和园请安,陪大太太说说话、打打岔,大太太的日子一定非常难熬啊!”/p
“像大太太这么大慈大悲。菩萨心肠的人,她不应该有这样的结果啊!”/p
“蒲管家,您到底想说什么?”/p
“老话常说,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十九年前,老爷和太太单凭一只虎头鞋就认定自己的儿子不在人世了,这是不是有点草率啊!”/p
“夫人说,那只虎头鞋肯定是翠云的手工,不会有错的,无论是翠云,还是和孩子,老郎中所说的年龄,模样,身上所蠢ú≈ⅲ分毫不差,不是他们,还会是谁呢?”/p
“翠云的家人也认定翠云投河了。”/p
“都怪我做事草率,我如果不让翠云抱着孩子离开谭府,就不会造成终身遗憾,女儿说不定也能活下来,夫人也不会整天郁郁寡欢了。”/p
“一般人家,只要是男孩子,都会穿虎头鞋,大多数女人都会做虎头鞋——虎头鞋的样子也都大差不离,单凭一只虎头鞋,不能说明公子出事了,被河水卷走的孩子也不一定就是公子。”/p
“蒲管家,您的话不无道理,这些年,国凯也这么想过——昌平也跟我说过这件事,她也有点疑二惑三。”/p
“这样吧!散戏以后,您找程班主聊一聊,最起码要把少班主的身世弄明白,看看有没有两相吻合的地方。”/p
“老爷为什么不直接和程班主谈呢?”/p
“我直接找程班主,未免有些唐突。您先和程班主谈谈,如果风马牛不相及,那就算了,如果有吻合的地方,我再直接找程班主谈。”/p
“还是老爷考虑问题周全。”/p
“蒲管家,这件事情,就只有我们俩知道。”/p
“老奴明白老爷的意思,老奴是不会跟任何人说的,在大太太的面前,老奴也不会透露半个字。”/p
“我就是这个意思——如果勾起她对儿子的思念,而我们又不能给她一个圆满的结果,我真不知道如何收场。这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