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给学生终身难忘的教育(1/5)
五月的一个周末,河北衡水中学一年一度的开放日。/p
校门刚一打开,上万名参观者蜂拥而至,有学生,也有家长和老师;有白发的老人,也有被父母牵着的儿童;有本地的,也有外县市乃至外省的……这所远近闻名的学校,被参观者围个水泄不通。人群中羡慕的眼神,让高二学生仝十一妹,想起自己第一次来衡中的情形。/p
两年前的夏天,家住偏远小村的她,悄悄踏上去衡水的汽车。“我只想去看一眼衡中,自从在一本画册上和她邂逅,那美丽的校园和不一样的学校精神,一直让我魂牵梦萦。”/p
辗转好几个小时来到衡中门前,望着梦想中的校园,她久久不愿意离去。当一位教师走出来询问时,这个瘦弱而腼腆的姑娘禁不住哭了,满腔的话儿就剩下了一句:“衡中……我想上衡中!”/p
不久前,被评为衡中“十大杰出学星”之一的仝十一妹,坐在了记者面前,一脸灿烂的阳光:“衡中改变了我,让我学到很多,我越来越喜欢这个昂扬向上的成长氛围。”/p
“很多学生都是这样被衡中吸引,把这里当作梦开始的地方。”衡中校长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给学生终身难忘的教育。”/p
教育的达成离不开良好的氛围,学校教育的一切细节,都应具有育人的力量。很多时侯,教育的意图就潜藏在学校生活最常态的形式背后,而许多终身有益的素质、习惯和信念,却在不经意间悄然养成……/p
衡中的铃声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清晨5:30,起床的铃声响起,宁静的校园顿时热闹起来。随即,545,早操带队;5:50早操开始……/p
短短20分钟,就响了四道铃,让人不由得紧张起来。铃声伴随着学生们一天的校园生活。直到晚上10:10,晚休的铃声响过,夜色中的校园又重归于平静。/p
“我大致算过,一天从早到晚,铃声有六十多道。”高二学生王萌当初满怀喜悦地考入衡中,可是才一天下来,铃声让他头都大了。/p
六十多道,真不可思议!在这个有四千多学生的寄宿制学校里,铃声代替了基本的管理。像王萌一样,很多新生都不太适应。但他们很快体会到,这些铃声是多么重要。/p
铃声不是警告,而更多的是一种提醒,其中包含着许多科学管理的细节。比如,从早晨643每隔4分钟一道铃声,分别提醒高三、高二和高一的学生依次到食堂就餐。主管德育的王建鹏副校长向记者解释说:“学生太多了,同时就餐,食堂里太拥挤。这么一错开,就餐秩序好了,也节省了排队的时间。”/p
有了铃声的提醒,省去了老师太多的叮咛和催促。在保证充足睡眠的前提下,学生们的生活被安排得井井有条。“你必须安排好时间,前一天睡晚了,第二天学习就会受影响。”过去有点懒散的王萌,已经习惯了学校快节奏的生活。“现在即使放假回家,我也会让每天过得很充实,妈妈看见我自己叠被子,说我整个变了个人。”/p
显然,铃声就像生物钟一样,培养了衡中学生自觉、自理的意识和习惯。“在衡中得论秒过,差一分都不行。”高一学生王二伟笑着说,“我的手表走时不准,我每天都得调,让它跟学校的大钟一致。”已经毕业的学生,感触更为深刻。进入北京大学深造的高雅,对衡中的铃声十分眷恋:“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我庆幸再也不用这么紧张了。现在才意识到,衡中生活在我成长历程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p
衡中的生活虽然紧张,却并不压抑,学生们响亮的、充满青春气息的口号,同样令以难忘。/p
“衡中的口号会让你感到震撼!”当教师们这样自豪地介绍时,记者有些纳闷,口号哪个学校没有啊,能有什么特别的呢?/p
第一次听到衡中的口号,是在早操时间。起床铃一响,学生们从宿舍里小跑着来到集合地点。就在这几分钟的空隙里,他们拿出书或卡片,小声读着。听到整队铃声,他们随即放下东西,迅速站整齐。/p
早操铃响起,各班的队伍应声启动。远看去,整个校园里,就像有几条大传送带在运行,整齐而壮观。/p
当“涮涮”、“涮涮”的步点声由远及近,记者惊讶地发现,眼前的队伍远非“整齐”可以形容。每班的队伍都紧凑而严密,前后排几乎贴在一起,前排学生脚刚抬起,后排学生脚就落下。一致的间距,一致的步伐,一致的速度,简直就是现代的“斯巴达克方阵”。/p
惊讶和赞叹还没说出口,蓦地,听见炸雷口号声在耳畔响起:/p
“放飞青春,勇樊高峰。”/p
“超越自我,挑战极限。”/p
“高歌猛进,勇往直前。”/p
“自强不息,志与天齐。”/p
……/p
各班的口号都不一样,此起彼伏的口号声如春雷滚滚。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声音都一样嘹亮,一样激越,仿佛是从胸腔里迸发出来的。/p
“这既是对身体的唤醒,也是一种精神激励。”王建鹏副校长对早操很重视。每天早晨5:30,他和校长张文茂都准时出现在校园里。从新生军训开始,学校就把早操当作一项特殊的教育。/p
一日之计在于晨!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激情澎湃的口号既是青春的铮铮誓言,也是宣**神压力的好形式。“早操是一天中最振奋人心的时刻,我用尽情的呼喊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